尋找台灣的詩情與歌聲 詩人康原創作在彰師大展出
〔記者林明佑/彰化市報導〕詩,是生活的記錄與批判,吟唱著人民的心聲與描述土地的變遷;詩,是靈魂的告白,與山川、大海、河流對唱著生命之歌。因著這種生命的感動,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暨臺文所邀請詩人康原在進德校區弘道館3樓游於藝迴廊舉辦「尋找台灣的詩情與歌聲」展覽,今(21)日舉辦展覽開幕式,展期至109年11月13日,為期一個半月,歡迎對文學有興趣的朋友前往參觀!
展覽開幕式現場安排新詩朗讀表演,由國文系學生表演詩題【詩牆】、【流浪玫瑰】,獲得現場來賓喝采,壓軸由曾任賴和紀念館館長,第六屆磺溪文學獎特別貢獻獎、吳濁流文學獎新詩獎的康原老師主講「移工詩情如何滾動」(通識教育中心「USR系列講座」),分享彰化移工分布情況、移工書寫資料的收集方法、以及他鄉變故鄉的期待與實現。
康原本名康丁源,1947年生,彰化縣芳苑鄉人。曾任賴和紀念館館長,獲第六屆磺溪文學獎特別貢獻獎、吳濁流文學獎新詩獎、行政院叢書「金鼎獎」、南華大學講座作家,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學」叢書總策劃。集詩人、作家、講師、文史工作者、電視台主持人於一身。
康原長期推動彰化文化,幾乎將全副精神奉獻給彰化,寫詩、寫傳記、寫村史、寫囝仔歌,建構一個文學彰化,建構彰化歷史,以喚醒人們對自己生長土地的記憶。目前已完成的80餘部出版品中,有40多部與彰化有關。康原說,過去寫作是在抒發內心的情感,現在覺得是一種責任,我最想做的是如何、我傻傻地寫彰化,寫久、寫多了,人家就知道彰化有歷史、有人文了。
台灣近來年,出現大量的外籍移工,移工為何而來?為何而留?如何把他鄉,變為故鄉?康原觀察移工與雇主間的關係、移工的生活與內在情感,他以新詩的形式,配合攝影家郭澄芳拍攝移工的影像,書寫移工的喜、怒、哀、樂。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