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政府推出的「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成效如何? 一個月兩萬二的薪水是打壞了就業市場?還是畢業生不懂惜福?
去年由行政院整合相關的部會,推出了「培育優質人力促進就業計畫」,創造了70006個就業機會,而計劃之一的「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則成功媒合了39773人。當初這個方案的內容:一年的實習合約和政府買單的二萬二本薪薪水,產生了很多的討論和聲音。一起來檢視,政府當初推動此計劃的目標有沒有達成?而政府的下一步又該如何?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去年政府推出的「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成效如何? 一個月兩萬二的薪水是打壞了就業市場?還是畢業生不懂惜福?
去年由行政院整合相關的部會,推出了「培育優質人力促進就業計畫」,創造了70006個就業機會,而計劃之一的「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則成功媒合了39773人。當初這個方案的內容:一年的實習合約和政府買單的二萬二本薪薪水,產生了很多的討論和聲音。一起來檢視,政府當初推動此計劃的目標有沒有達成?而政府的下一步又該如何?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對於新鮮人來說,快速融入社會,或許是件好事。
但是相對的,對公司來說,新鮮人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棋子。
實習員能為公司省錢,多一份免費的勞工。
必要的時候,鑽法律的漏洞,還可以把將要踢掉的羊再撥一層皮。
(只限於某些缺德的資方來說)
也因為如此,
新鮮人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感以至於對於目前實習員的工作越做越無力。
資方不管對錯都是優勢,
勞方卻永遠取於弱勢。
此方案,必然還有很多漏洞可言。
如果台勞有33K我相信一堆人會去當台勞,還能免費到異國旅遊+住宿。
22K重點不在於薪水高低,重要的是一年後,我工作還能保留下來嗎?
後面薪水會不會慢慢提升到跟正職人員一樣,這才是重點,很多公司一年甚至3個月實習時間到就開始踢人。
前提22K還算是好的,幫助新鮮人一畢業就有工作,但是我們要的不是零時工,3個月、1年就踢人的話,我到不如去幹7-11、服務生薪水都比22K多!!
到現在居然還有人認為年輕人吃不了苦‥‥真是好傻好天真!每個時代都有吃得了苦跟吃不了苦的人。難不成只要是年輕人都一定是吃不了苦的人就對了?全台灣的七年級生都去做過問卷調查?你很肯定全部是這樣?
到底知不知道為什麼要反對22K的原因?我只看到有企業利用這個方案降低了人事成本。在我看來人事成本應該要全額由企業來負擔才對。什麼時候薪水要一部份政府的錢(納稅人的錢)來出?簡直是荒謬!
台灣企業一堆亂象叢生,超時加班、變相責任制(不支付加班費)的現象出現,那這又要怎麼說? 反正大環境就是這樣,你要忍著點?違法的不用罰,合法的要忍耐?身為一名主管照理來說應該看得到台灣企業體質不好的地方才對,怎麼會只追著年輕人窮追猛打?還好意思說不是偏坦哪一方,一直批評年輕人眼高手低,字裡行間完全都是一面倒的立場。似是而非的文章觀點就大可不必了!
我自己是在學校執行這個方案的短期工作人員。
表達一下我接觸到的狀況。
我必須說這個方案的確有幫助到部分的同學。
敝校有學生也坦言,的確是因為這個方案的機會才進得去。
這些大部分是百大或是外商公司,一般是不招新鮮人的。
另外也有法律系的同學也覺得很不錯。
因為可以到事務所接觸到很多實務的經驗,
對之後準備考試有很大的助益。
但是我在執行這個方案的時候,總有一點助紂為虐的感覺。
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許多企業是「不請白不請」的心態,
有很多職缺都是為了這個方案才生出來的「冗員」工作,
其實也應證了王如玄主委說的:沒有22K,不然你們連一毛都沒有吶。
當然,反過來說,的確也有同學的職場態度很差,
他們總認為自己是「實習生」,錢是政府出的,所以不經心。
我覺得這個方案其實立意良好,但是在補助的設計上不應該全額,
應該依企業主給薪的級距,給予不同程度比例的補助。
讓願意付出更多薪水的企業主,也可以申請到更高比例的補助。
畢竟人事成本不能完全轉嫁到政府身上,這對其它的勞工並不公平。
還有,我覺得「實習員」這個定位讓整個方案很矛盾。
教育部其實希望是希望企業主把「實習員」視為「正職」一樣看待。
但是因為被歸類在「實習員」的區塊中,有同學就也有反映,
公司的人也覺得反正他是「實習員」,一年後就要走了不必教太多,
反過來,也有同學覺得自己是「實習員」,就沒有認真學。
這個東西,從頭到尾就不應該是教育部來負責推動,
還是應該讓勞委會負責,學生畢業後,就是社會人了。
沒有什麼「實習員」的定位。
以上小小感想。
誰會希望自己畢業後缺乏競爭力阿!?但是請問問你自己剛畢業時,會些什麼?覺得自己多厲害能替企業貢獻什麼?
畢業生只是希望儘快踏入職場,能學習 能提升,也獨立自主成為生產人口,但就業市場職缺不夠,他們不得其門而入就很頭痛了,迫使畢業生再花家裡錢進修、補習、考高考、轉業務服務業炒短線、或是選擇另學新技能轉型創業,這是扣除受惠的七萬人後,其他畢業生選擇的冰山一角。不要拿七萬人來做歌功頌德的文章。現在資訊這麼發達的年代,畢業生比五六年級還要精力充沛,經歷不足被冠上草莓族,他們也同樣要用自己的青春歲月修正,不是媒體、政府、評論家能夠一語敝之的吧!!父母的期望跟自己的理想有關係的想法,也是早期資訊封閉時代的思維吧?
現在的畢業生,哪一個不是還沒出社會就再為出社會做準備的?
大家都是成人了,不是沒有判斷能力的,我不是畢業生,但這方案,總結起來就覺得很蝦很花錢很浪費時間。
政府是砸115億選七萬多隻白老鼠降低失業率,不是花115億提升就業人口,因為配套很差,沒有周全規劃之下就推出來的政策,就是把錢丟到水裡,給那些看準能夠過管道降低成本的企業,媒體報導亦不中肯,誰說大學畢業生不知足啦,透過報導不能夠讓他們說出實習後的感想嗎?
如果70000學生被批評成這樣的話的話,115億改成消費券均分發給全體應屆畢業生算了 至少其他沒有參與實習方案的畢業生被罵了也能拿到撫恤金。
報導真的很爛很蝦6分多鐘一點也沒有深度的深度報導。
雖然新聞有時間壓力
但請不要砸公視招牌
能不能賺到22k和薪資多少應該是兩回事吧?
努力工作是應該的,體恤員工應該也是應該的啊。
眼高手低的新鮮人不可取,鑽政策漏洞的企業同樣也很糟糕啊。
22k產生的問題可能是少數事件
但獨立特派員這樣的節目原本就是鎖定於那些少數不為人知的問題,希望政府可以參考,讓政策的美意更完整。
我完全認同hyc8600 的說法。
真是夠了,連今天報紙媒體都這樣說。
拜託,你有沒有這個價值才是重點!
真是有夠不要臉!
去年一知道有22K方案時,我便很積極的去學校研發處詢問老師相關事情、參與講座、投遞履歷、同時也在履歷上面特別註記了"我符合方案1-1的聘用資格"。這句話,在現在想來,會覺得「我為什麼要加這一句話呢?」。
的確!因為22k的方案,我有了現在的工作,但也剩三個月就實習期滿了。公司有詢問留下來的意願,但重頭至尾並沒有提及留下來聘用為正式職員的薪資是多少,薪資的多寡也許有人會認為不重要!畢竟,你的確無法提出有力的證明及實務經驗來說服公司付那樣子的薪資給你。
然而,因為方案,讓很多人,不是學以致用,而是淪為公司裡的小草-舉凡整理公司環境、跑郵局、採買添購用品、列印文件等等;亦或是因為你是"實習員"而非正式職員,就得接受明明應該和你是同職等的人的指使,這些感覺,我們 都只能和同學朋友間私下談論抱怨,又會有多少人、多少主管是真的會在乎,"實習員"實習的這一年,對公司的貢獻成效在那裡?甚或是,實習員的人格特質是不是真的符合公司對職缺的任用要求呢?
如果可以再來一次,不會想要加入方案!但企業卻會選擇方案去加入!
因為有免錢的人力可以使用,何不申請呢?
http://news.pchome.com.tw/living/lihpao/20100312/index-12683470477273704...
這裡也有22k的相關新聞~~
因為22k來到獨立特派員的年輕實習記者說要做22k的題目,大家有了一些討論:為什麼還嫌薪水低呢?如果沒有這個方案,可能你們都沒有工作啊?/必須想清楚這是給薪水?還是給實習津貼?如果是實習津貼,實習還有薪水拿已經夠好了/...等等.
而年輕的記者們以及他們的同輩,並不認為他們是來實習受訓,他們認為已經付出相當的勞力和技術. 年輕人的自我感覺,相對於樓下幾位"前輩",顯然有相當差異.這是有趣的現象.
到底年輕人的付出值得多少薪水呢?多於22k?還是少於22k?
獨立特派員很願意讓年輕人的思考和自我價值感,得以呈現.也非常歡迎大家來說說自己的想法.
獨立特派員對這個22k的方案最大的意見是,以大專生這個方案來說,教育部一年花掉115億,除了降低一年的失業率數字之外, 但是成效在哪裡? 如果真是思考台灣的就業市場,這115億有沒有更好的花法?
這是真正要呈現22k的真義.
獨立特派員 敬上
樓下說得好..年輕時小弟充滿抱負,要的只是一個機會,我明白年輕的價值在累積資本,尋找到實習的機會便努力學習,哪怕是沒錢可領..如今累積的經驗讓我早轉正職,工作上的成就與報酬也早不是當年毛頭小子可以想像...感謝當年給我一個機會的主管,讓我吃苦也讓我成長..那個價值不是多少錢與多少休假可以換來的~現在國家用所有納稅人的血汗錢給予年輕人實習的機會,希望有所得的人能珍惜..
觀看完22k的議題後,本人深感台灣的年青人真的很危險!我們真的看不到他們未來的競爭力在哪裡?因為他們在意的只是"要"他人給予,而不是問他"能為企業做甚麼? " , 易地而處,當他若是身為需付出薪水成本,且要面臨經營虧損壓力的雇主時,他會願意去拿自己的錢來開玩笑?然後讓一個都不曉得能不能勝任,都不了解的新人來擔任要職?培訓是要發費營運的時間,人力與成本的,有誰願意花錢來賭這種可能是雙重賠錢的賭注?
本人從最基層做起,目前亦任職於企業的主管,每每在應徵新人時,便會弄的頻搖頭!原因無他,只因現在的年青人與身為父母者價值觀已扭曲的很嚴重了,期許"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的頭路?" ,有的話輪的到這些人嗎?社會新鮮人眼高手低已夠畸型的,父母阻攔子女去從事辛苦或初期不穩定的工作,更是推波助瀾!求職只問薪多少?需不需要曬到太陽?休假正不正常?獎金多不多?工作辛不辛苦?...氣的企業主都想說...甘脆我讓你請,老闆讓你當好了!
所以本人覺得根本問題不在於22k所造成的大專生薪資下降問題,而是這些社會新鮮人根本有沒有真正了解到,他們能為公司賺進22k了嗎?...企業要的根本不是這些光擁有大學文憑,卻沒有真才實力的人!22k只是突顯出這些社會新鮮人及他們的父母再不好好重視學習力只重學歷,那麼將來有沒可能只好到中國大陸去當"台勞"呢?因為論體力贏不了泰勞,菲傭,論頭腦贏不了大陸,及歐美,南韓與日本..那麼能跟誰競爭?..這是一個值得現在的台灣人好好思考的問題!
以上為本人就業數年來的個人見解,非偏坦哪一方,只是真的很為台灣的未來憂心罷了..給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