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照顧者宿命的關鍵因素直接面對困擾行為 照顧者自我管理(一之六)

文字-A A +A

2015年參加長期照護專業協會開辦的慢性病健康自我管理工作坊,同年接受培訓成為帶領工作坊的組長後,到現在已經五年了,去年又開辦了照顧者自我管理工作坊。但是去年沒有外籍幫手協助,無法去上培訓課,今年才完成培訓,有了手冊的資料,得以一窺堂奧。這真是很實用的工作坊,將之前沒有太多著墨的找出困擾行為原因,轉念,作出不同行為,最終困擾行為不再出現或不成為困擾。我很珍惜的詳讀手冊內容,作出自己的讀出心得。

*************************
照顧者健康自我管理第一節課,釐清行為與感受不同。行為是可以透過看、聞、觸、聽來描述的外顯行為。而照顧夥伴的感受,例如生氣或是無聊,都不是行為,他們叫囂或甩門是行為。因為吃飯時間稍晚而生氣,不是行為;但是拒絕上桌吃飯則是行為。(這樣的定義是否意味著如果自己要引起別人對自己不爽的事情作出回應,一定要有行為,而不是只是生悶氣,而沒有外顯的行為?我想起年輕時,有時也會為了一些瑣事不高興,但是因為沒有講出來,也沒有大動作的表現出來,對方常是摸不著頭腦,不知道什麼事情犯到禁忌了!)
我在想為什麼這個工作坊刻意要提出行為和感受的不同?百思不得其解!最後我猜測可能是工作坊的時間非常緊湊,每堂課只有2.5小時,如果讓參與者提感受,很快氛圍會失控,籠罩在負面的情緒當中,無法短時間離開,課程無法順利進行。工作坊主要是傳授解決照顧者的困擾問題,抒解壓力,達到自助助人的目標,所以不能意氣用事,陷在情緒的泥沼當中,要從情緒當中抽離出來,看到自己到底做了什麼事情?有什麼改變的可能?改變了行為,結果當然跟著變動,事情有了新的轉機。
在第一堂課就請大家簡短的講述自己的困擾行為,而要處理困擾行為前,要問我們自己幾個關鍵問題,來看清困擾行為的原貌:
a. 是什麼行為
b. 引爆點是什麼
c. 行為出現後,你做了什麼事?
d. 照顧夥伴做了什麼?
e. 結果是什麼?
工作坊提出五種可能造成引爆點的原因給大家參考,如果我們能知道這些行為的原因,就可以幫助我們避免這些行為的出現。
a. 為了得到注意
b. 為了得到想要的
c. 為了得到刺激或解除無聊感
d. 逃避或避免不愉快的事情:例如拒絕洗澡或拒絕看醫生。
e. 忘記了:重複說相同的事情

上完第一節課,重點要能瞭解自己在照顧的過程上,有什麼困擾行為?是被照顧者做了什麼事情,造成照顧者情緒不好?當中的關鍵時刻是什麼事情造成的?照顧者當時作了什麼來回應被照顧者的行為?被照顧者做了什麼,讓照顧者困擾?結果是如何收場?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10.20

好奇寶寶

加入時間: 2007.10.20
5,690則報導
289則影音
6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改變照顧者宿命的關鍵因素直接面對困擾行為 照顧者自我管理(一之六)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888篇報導,共12,78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888篇報導

12,78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