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就業」只能止痛不能止血 災區農民堪憂未來
文 / 陳虹穎(屏教大社發系三) / 屏東縣高樹鄉 報導
八八水災造成屏東縣高樹鄉新豐村一帶約一百多甲的農田流失,對高樹鄉的農民而言,是個結結實實的重擊。災後,政府與民間團體紛紛給予幫助,無論是以工代賑、捐贈物資、發放補助金,當地受災居民感謝各界的幫助,但這段「蜜月期」結束後,政府要如何保障受災農民的經濟安全?
以工代賑「800壯士」 守了戰略高地卻無戰略方針
依「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辦理天然災害災後就業服務作業要點」,採取主動服務、簡化手續、馬上派工、當日發放津貼之原則;為協助災區失業者儘速重建家園,政府特訂八八臨工專案。勞委會於98年8月17日開辦「八八臨工專案」,截止日期為98年9月16日。以一天8小時每小時100元來計算,目的是修復社區內被破壞的部分,但工作時間只有14天,每日200名額。後續依「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臨時工作津貼實施辦法」,開始為期三個月的天然災害臨時工,目前這些以工代賑的就業模式都已在98年年底結束。雖然解決了部分災民的燃眉之急,但讓人不禁想問,三個月過後失業的受災戶又該何去何從?
頭痛不醫頭、腳痛不醫腳,吃「止痛藥」就好!?
問問農民,農田流失了,怎麼辦?農民說:「吃老本阿!阿不然怎麼辦?」而這還是經濟狀況稍微好一點的家庭。受災農戶中,每一戶經濟參差不齊,沒有老本的就靠補助過生活,但是當補助結束後,這些人怎麼辦?政府勞工局推動一系列轉型輔導或職業訓練的方案,但對於中高齡人口居多且多務農的新豐社區來說談何容易?就算訓練學習完成後,沒有機會讓他們持續就業,那麼以工代賑、就業輔導結束後,一切還是會回到原點。農村就業機會本來就比都市還少,放棄從事數十年的農業離願意離鄉背景打拼的人也不多,放眼望去的工作條件,不是要具備電腦能力,就是學歷大專畢業,最近公部門的短期就業也不例外,那麼試問對於教育程度普遍較低的中高齡農民這是否又是一塊看的到吃不到的大餅?且有些「幽靈人口」也可申請災區的短期就業;短期就業的審核標準如何拿捏,其拯救失業雖不無小補但卻治標不治本。
給他魚吃不如?他釣魚,?他釣魚請不要在沙漠裡?。
我們常說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但是教完後,失業者是否有能力可以擁有自己的釣竿?沒有釣竿就是沒有生產的工具或資源,就算擁有超高技巧,少了工具便什麼也做不成。擁有釣竿後,哪裡可以釣魚呢?失業者職業訓練後,工作機會的提供是重點所在,有了技巧、釣竿卻沒有池塘給人釣魚,那又要該怎麼辦?再者池塘裡的魚可以溫飽釣魚者嗎?「找不到工作」、「沒有工作」背後意思是什麼?其實並不是真的沒有工作,「工作」一定有,但是工作後能不能養活工作者以及其家眷才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目前勞基法規定每人每月最低薪資17280元,光靠一人工作是無法養活全家,就算是雙薪家庭也只能是收支打平的狀態,很多家庭每到月底都是月光族,他們說只能祈禱這個月不要生病、沒有意外,要不然到月底就只能喝西北風。一般家庭已是如此更何況災區的家庭。
災後憂鬱症,恐引發災後自殺
這次天災新豐社區無人傷亡,是不幸中的大幸,但災後創傷並不只在當下。將時間拉長3至5年後,若災民還是無實質收入來源,經濟上的壓力恐引發憂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恐引發災後自殺潮是不容忽視的,政府是否應先採取防範措施,以免悲劇不是在災難中而是在重建期間發生。
延伸閱讀
八八臨工放假兩天找工作 ( 來義鄉久拉卡拉久部落文化推展協會 )
編按:
災區也是所學校,在其中我們學習彼此相互對話,對人如此,對環境亦然。屏東教育大學社發系的學生,在方雅慧老師的指導之下,自願犧牲寒假的假期,將自己擺入受災的社區中,與土地與居民互動及對話,也試著以公民報導的形式將社區的聲音帶出來,過程中面對種種質疑及不信任,對這些涉世未深的學生來說都是種挑戰,也是他們從新認識自我、探索世界的重要過程。我們也相信,在這個寒假過後,他們與這片土地的連結,以及與社區建立的情感,也將是他們年輕的生命中最珍貴的寶藏。不論成敗,讓我們先給這些願意投入的學生們一個愛的鼓勵吧!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