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佳欣/台北報導】縷縷絲煙瀰漫在莊嚴的殿堂,有人誦經,有人上香祈福,不時傳來陣陣擲筊的聲響,當我們來到一座廟宇,難道只能上香拜拜求籤詩?在等待燒香的時間,我們是不是會注意到廟宇的建築結構?從飛簷、梁柱、四壁及神桌,都有精巧的雕刻和彩畫,那些可是匠師們花了大半輩子的心血完成,其中還暗藏著我們其實都熟悉的古老歷史傳說。
「看到這個樑枋,嫦娥在這邊,這裡有個女侍拿著鏡子,這叫『嫦娥照鏡,嫌貌醜』,就算嫦娥真的醜,女侍也不能說醜,不然人家下次就不跟你好了……」熱愛人文古蹟的作家郭喜斌,在松山慈祐宮講解壁畫,輕鬆詼諧的語氣,引起眾人的笑聲,郭喜斌從一九九○年開始探索人文古蹟,對廟宇藝術的典故十分熟稔。
「每次到廟裡來,看到這些作品,大家是不是都看懂了?我花了將近三年的時間,實際走訪廟宇,匯集了最常看到的故事情節。」郭喜斌為了讓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廟宇藝術的故事奧秘,前後用了將近七年的時間,將主題分成十七類,用136張圖照解說廟宇藝術的著作──《聽!台灣廟宇說故事》。
著有《台灣古建築裝飾圖鑑》作者康諾錫,與郭喜斌同樣熱愛歷史古蹟,他打趣地說,「當初我看到這本書出版的時候驚訝,在我們社會重視的情況程度之下,這不是一個現在的市場,會容易接受的書。」用許多彩色圖照,要對眾多典故有精闢解說和觀點,資料上的彙整是很不容易的。
著書之路雖難,但讓郭喜斌開啟動力寫書的是,協助雲林麥寮拱範宮古蹟保留的搬遷行動,並成為縣定古蹟的時期,他開始著手蒐集出書的資料,郭喜斌說,「廟宇搬遷不是壞事,但是過程當中,有些東西被撫平了,它的歷史會歸零,除了宗教信仰還是會延續下來,但在(爭取廟宇遺產保留)那樣的過程當中,我們會發現欣賞的樂趣。」
這段期間,更堅定他推崇廟宇藝術的決心。郭喜斌將廟宇內的匠師作品,收集起來,每天都背著厚厚A4的卷宗,去問專家學者,問他們「請教一下,這些作品是不是有保存價值?」再去問當地鄉親有沒有意願把這座媽祖廟給搶救下來,最後當地居民認同拱範宮是麥寮的重要文物,在大家齊力努力之下,二○○六年六月,雲林縣政府指定拱範宮為縣定古蹟,目前拱範宮正朝向國定古蹟之路邁進。
現任台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復學系助理教授劉淑音,多年前,因為參與雲林麥寮拱範宮的保留運動而認識郭喜斌,她感受到郭喜斌對於廟宇文史的保護及推崇,投入的心力極深,在著書的過程中與她討論,總是有很多想讓書更完整的想法,「點題要件」,可以增加辨識特徵,讓讀者到其他座廟宇,也可以認出故事的源由。
廟宇建築的故事典故,古早匠師多採用《三國演義》、《封神榜》和《西遊記》等,郭喜斌說,「其實每個年齡層一定會有不了解歷史的人,但是可以從比較輕鬆的方式進行,像我的話,就會推薦他們去看『終極三國』。」就算他們劇中人物年輕化,但是故事上的描寫是有助於吸收的,等到下次看到類似場景出現,他們很快就可以說出其中的內容。
延伸閱讀:
戲古達人
台灣廟宇網簡介
廟宇藝術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緊急】「我看BOT」活動徵稿─請告訴政府您對「山也BOT海也BOT」的想法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50955
倒數計時9小時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