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關鍵時刻!全球能不能「永續」復甦就看現在

文字-A A +A

 

IEA提的綠色行動,預計需要未來三年(2021-2023)逐年約1兆美元的投資金額,但接下來每年可刺激經濟成長1.1%、保住或創造900萬個就業機會,並減少45億噸的碳排放量,甚至附帶降低5%的空汙量

 

                                     國際能源總署六月底推出「永續復甦特別報告」,詳細列出多項可創造經濟價值和就業機會的綠色行動(圖:IEA)

文//李倫

  Covid-19讓全球經濟萎縮6%、奪走3億個工作機會,窘境堪可與2008年的金融海嘯相比。回想當初經濟危機過後,各國政府全力拚經濟,顧不及環保,造成後續碳排及能源使用「大反彈」,比危機前還高。要怎麼避免歷史重蹈覆轍,國際能源總署(IEA)攜手國際貨幣組織(IMF),趕在全球解封所有經濟活動前,推出永續復甦特別報告(Sustainable Recovery-World Energy Outlook Special Report),期望提供乾淨又符合成本效益的行動,讓2020年不同於過去!

 

永續復甦有多好?就業健康一把罩

  首先,IEA的計畫有三項遠大目標,分別是「促進經濟發展」、「創造就業」、「建立更具韌性與潔淨的能源系統」。從中衍生出來的綠色行動,預計需要未來三年(2021-2023)逐年約1兆美元的投資金額(佔全球GDP的0.7%)。聽起來像是個天價,但接下來每年可刺激經濟成長1.1%、保住或創造900萬個就業機會,並減少45億噸的碳排放量,甚至附帶降低5%的空汙量,如此來看是不是很吸引人?

不過1兆美元要有成效,還得看是不是被投資在對的領域。IEA就建議了六個部門,讓人在做財務決定時有跡可循:

  1. 電力:擴展現代化電網、加速太陽能及風能成長、維持核能及水力發電、管理燃氣及燃煤電廠
  2. 交通:推動更潔淨的交通工具、擴展高鐵網路、提升都市硬體設施
  3. 建築:翻新既有建築及打造能效更好的新建物、使用能效佳的電器、普及乾淨庖廚(clean cooking)
  4. 工業:提升製造、食品、紡織業所使用的設備能效、採行電氣化、擴展廢棄物及物質回收
  5. 燃料:減少油氣生產過程所排出的甲烷、改革化石燃料補貼、應用生質燃料
  6. 新興低碳技術:採用氫能、電池、碳捕捉與封存以及小型模組化核反應器

  在這些族繁不及備載的措施中,「既有建築能效提升」又特別值得各國追求,其減量成本既低,又可以帶來大量的就業機會,可說是一箭雙鵰!

各項措施能帶來的就業機會及所需的減量成本(圖:IEA)

與永續復甦對齊 能源、交通要更綠

  接下來看到各部門的因應措施。雖然電力需求量在疫情之下瞬間縮水20%,但這段期間綠能表現相當亮眼,預計整體將貢獻40%的發電量,比煤炭還高。而近年太陽能及風力成本大幅下降(降幅分別為80%及30~40%),讓兩者成為減碳明日之星,不僅最符合成本效益,更可在生產端及維運端創造較多的就業機會。

  再來瞧瞧交通部門,封城措施讓私人運具使用降低40%,旅遊需求也較去年少50%。此時如果可以鼓勵民眾多以單車或步行取代開車,減排成本為負值(美金-110~-50/噸碳),代表不用花什麼錢便可帶來最大的減碳效益,而單車及人行道路重劃也能刺激增加50萬個工作機會。此外,在長程旅行(800km內)上,鐵路運輸效率也比航空及汽車好12倍,有些國家像是德國,已準備改善火車上的無線網路服務,吸引更多人搭乘。

  目前,電動車也受到各界大力推崇。其實,在過去5年,純電動車電池成本降低了70%,未來也會持續減少。不過,電動車的回收年限能不能縮短,主要仰賴一桶油價格多少。以每桶60美金油價來看,純電動車大約8年;但若油價便宜至30美金,回收期將多增加兩年。這也說明要推動低碳交通,燃料部門的改革(如:趁低價格時機,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補貼)必須跟著動起來。

 

太陽光電PV及風力發電有較低的減排成本,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圖:IEA)

建築翻新效益佳 工業、燃料、創新技術也有法寶

  雖然建築部門裡的「既有建築能效提升」,是所有部門行動中最具成本效益的作法,但半年來因遠距辦公視訊、線上社交遊戲等需求,網路流量較2010年增加了12倍!未來家庭能源需求可能也會增加7-23%不等,且每年資訊與通訊科技(ICT)耗電量大約在800億度(占全球3.4%)。要怎麼抵銷這驚人的用電成長,可以從建築外殼改善、結合熱泵及再生能源使用,以及更節能的資料中心入手。

  接著看到涵蓋全球近1/4工作的工業部門,最值得採納的措施是使用高效馬達,具有較適切的回收年限,減排成本也不高。此外,提升廢棄物及物質的回收率,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環。其創造出的就業機會相當可觀,而且僅僅將回收率提高6%,就可以減少現今20%的碳排。

投資工業能效及物質回收提升可創造就業與經濟(圖:IEA)

  最後看到燃料部門和創新技術,減少油氣生產過程中的甲烷、發展氫能技術和電池,都是選項之一。尤其是氫能和電池,前者是各國爭相研發的新寵兒,IEA就統計,2021年全球電解槽容量(7.3億瓦)將相較於2019(1.7億瓦)增加近七倍之多!而電池是驅動電動車快速發展的必備條件,要實現電動化藍圖,2025就需約10億度電池製造能力(目前全球電池生產主要皆為電動車所用,產量約3.2億度電/年)。

  環顧國際間的復甦計畫,其實已經出現不少優質方案。反觀台灣,仍著重於緊急經濟救濟上,還望政府及早召開跨部會議,共同打造一套完善計畫,讓重建比過去更好(Build Back Better)。

 

【參考資料】

IEA, Sustainable Recovery-World Energy Outlook Special Report, 2020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11.14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加入時間: 2007.11.14
1,532則報導
1則影音
3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2020關鍵時刻!全球能不能「永續」復甦就看現在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29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29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