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靈秀山上尋訪大師遺風

2020/07/09 17:06
2,350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文化需要標杆,名山仰仗大師,石獅市靈秀山與近代文化大師---弘一法師有著特別的殊勝因緣。近日,對靈秀山文化歷史頗有研究的熱心市民蔡東升,分享了大師與靈秀山金相院的故事。

1 大師的家國情懷

照片

    故事從蔡東升提供的一張老照片說起。照片攝於1942年,是念佛會在晉江福林寺成立時,弘一法師與僧眾居士們合影留念,但原本發黃的老照片已讓人難以辨認其中人物。經過專業人士修復後,蔡東升等文史愛好者通過比對資料,辨認出前排右四為弘一法師,左四為金相院住持轉博法師,左三為轉博法師的徒弟瑞春法師,右三為草庵寺住持廣空法師,後排左六為廣空法師的徒弟、福林寺住持傳貫法師,均是當時泉州地區有一定影響的僧人。金相院與福林寺地理位置相近,通過該照片可見當時金相院與福林寺有密切交流。

在念佛會成立時,弘一法師開示眾生曰:“佛者,覺也。覺了真理,乃能誓捨身命,犧牲一切,勇猛精進,救護國家。”那時候,國家正處於堅持抗戰的艱難時期,弘一法師一腔愛國熱血,念佛不忘救國。正因為如此濃烈的家國情懷,弘一法師促成將7144卷日本《卍字大藏經》請購來泉州。蔡東升講述起弘一法師與《卍字大藏經》的故事。弘一法師早年留學日本,親身聞見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之深,1929年,他在福州鼓山發現清初刊印《華嚴經疏論纂要》的刻板,便立即倡印25部,並將其中15部分經友人內山完造贈日本各界收藏。弘一法師還把自己圈讀的一部贈內山完造,內山完造應黃檗山的萬福寺之請求,轉送給該寺。1940年,弘一法師得知日本友人要出讓一部《卍字大藏經》,特意囑咐金相院住持轉博法師出資,由他出面向日本友人將這部藏經請購來泉州。這部藏經原先保存在金相院,後因形勢需要,《卍字大藏經》由金相院暫時移存於泉州塗門街釋迦寺。1966年,為了更好地保護這部佛經,又移存於西街開元寺藏經閣。這部《卍字大藏經》的請購來泉,正可與七百多年前日僧慶政上人由泉州歸國時,帶回福州版《大藏經》之舉遙相媲美。這起由弘一法師促成的中日佛教經典交流,也成就了金相院的一樁文化盛舉。

2 大師的文化印記

照片

    石獅市博物館館長李國宏介紹,弘一法師與石獅的緣分亦有一張老照片可證明,即1942年與石獅曾坑人施至偉的合影。施至偉是清光緒甲午科(1894)舉人施修記之子,施至偉15歲南渡菲律賓,回國後在石獅開辦“施東亞照相館”。蔡東升介紹,上述的念佛會合影即施至偉所攝,弘一法師和施至偉的合影也是在福林寺所攝,由施至偉夫人王燕懷拍攝。後來弘一法師還寫了一封信給施至偉夫婦:“前至石獅,荷承招待一切,感謝無盡。”

而弘一法師在石獅留下的文化印記,就存於金相院中。弘一法師曾應轉博法師之邀,多次作客金相院,或遊覽品茗,或小住論經,期間,弘一法師以《華嚴經偈》集句為金相院題寫了幾副對聯,除了海潮庵二樓聯:“能於眾生施無畏,普使世間得大明。”在圓通寶殿內也有弘一法師題聯:“如來境界無有邊際,普賢身相猶如虛空。”“演說甚深清淨法,今生無量歡喜心。”“廣大寂靜三摩地,清淨光明遍照尊。”邊房還有對聯:“一切如來同贊喜,十方眾生悉慰安。”弘一法師具有極高的書法境界,幾副對聯成為金相院裡一道耀眼的人文景觀。

照片

根據蔡東升提供的一份石獅愛群小學(今石獅市實驗小學)教師潘玉仁寫於1993年的記錄,我們瞭解到,1947年,著名畫家豐子愷先生及豐一吟女士蒞臨晉江、石獅,在石光中學接待室中,豐子愷說:“我此次專程從上海來,是要看看我的師父弘一法師生前在晉江、石獅走過的地方。……承各位的好意,引導我到我師父走過的地方,參觀草庵、金相院等等。親自一看,果然名不虛傳,晉江山明水秀、地靈人傑,很多名勝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和自己的特色,難怪我師父留住晉江。”豐子愷當年發自肺腑的一番話語,為弘一法師與石獅的因緣作了最好的解釋。

“不來來,無止止,靈秀山,曾小住。”這是金相院出米石旁尤雪行留下的題刻,尤雪行即演本法師,與弘一法師有著深厚淵源。1929年年初,尤雪行與弘一法師計畫赴泰國弘法,途經廈門時,弘一法師被陳嘉庚胞弟陳敬賢挽留住,從此弘一法師就開啟了與閩南的殊勝因緣。1934年,尤雪行曾在金相院居住三個月,留下了這首題刻。

3 大師的暖心善舉

據記載,金相院在上世紀20年代,因年久失修而荒淒不振,當時容卿鄉人蔡培慶等人為維護古跡,決定重修寺院,於是多次派人前往南安天竺寺邀請轉博法師到金相院主持。轉博法師在金相院任住持二十餘年間,精心經營靈秀山,重新振興金相院,當時石獅僑鄉一帶的人們莫不熟知而敬仰之。

 

照片

   轉博法師初到金相院時,寺宇荒廢,僅存大雄寶殿及功德堂,胸懷光弘千年勝跡志向的轉博法師立即帶領僧眾開荒辟田,因地制宜種植穀物蔬菜,力求生活自給,還煉製“消食丹”“菩提丸”等藥材治病濟世,增加收入。轉博法師隨即又多方聯繫鄰近各鄉主事人,爭取華僑捐資興修寺院。經過十年苦心經營,除了原有寺宇修建更新之外,轉博法師還主持擴建多座樓宇亭臺,修築了通向寺院的多條道路,金相院煥然一新,香火鼎盛,聞名遐邇,轉博法師因此被人尊稱為“萬金”。

信眾們的虔誠支持讓金相院迎來鼎盛時期,樂善好施的轉博法師將這份愛心延續,以對公益事業的熱心回饋社會。他捐資支持容卿小學度過艱難時刻,資助貧困兒童學習成才,同時廣結善緣,循循教誨學生要尊師守紀,勤奮學習,勸導村民應正直善良,移風易俗。當時容卿鄉通往石獅鎮大路有條小河,為方便行人通行,轉博法師集資興建一座大石橋,取名為“慶蓮橋”,後又建一座“王架橋”。轉博法師胸懷豁達,誠摯待人,連連善舉深受各界贊許,成為金相院中口口相傳的一段佳話。

有道是“天下名山僧占多”,靈秀稱名山,大師留勝跡,弘一法師不經意間的過化,轉博法師十餘載的開拓,都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文化印記,吸引著人們前來觀瞻遐思。

圖:茅羅平;(文:胡丹揚)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