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動物的政策與行動
(記者 高筠婷 報導)
照片
台灣高齡化越來越嚴重,老年人口提高,生育率降低,生養小孩龐大的經濟壓力,讓許多頂客族寧可飼養寵物也不願生小孩。全台灣的毛小孩在2020年可能超過兒童的數量。雖然動物數量增加,但時不時仍有虐待動物的事件發生。動物的權利是否在數量上升的同時,也受到相對應的重視呢?
觀看歐美國家,動物們受到了極友善的對待,例如:可以自由行動、有專屬的大眾運輸座位、甚至還可以和主人一起去餐廳、酒吧等一般寵物不能進入的場所等。在瑞士,養寵物必須先上有關動物知識的課程,還要經過至少四小時的課程訓練,再來要通過筆試和實境測試,以證明對寵物的負責。寵物在餐廳可以享受和人一樣的的待遇,只要飼主支付相對應的價錢。在德國,收容所會為這些流浪動物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另外,如果把寵物留在家中太久會遭受到大眾的譴責。
相比之下,台灣動物的友善待遇就不像歐美這麼完善,雖然有立法保護動物,但未跳脫「動物是私有財產」的思維框架,我想怎麼對待我的寵物,政府管得着嗎。此外,身為一個飼主,也常感受到許多的限制。例如:寵物外出時必須放在外出籃或繫牽繩,不能進出餐廳等公共場合等,這些限制對於飼主來說是很不方便的。
將歐美與台灣相比之下,台灣對於動物的友善程度仍是有大的落差。甚至,在收容所內,有些動物在一定的時間內沒有被領養,就會被安樂死,某種程度對動物的生命權也不是那麼尊重。所以我認為台灣在友善動物的政策與行動上仍有許多進步空間。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