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與生態共存 竹仔坑的環境保護
【記者 黃劭祺、陳奕心/臺中報導】
吃得好是社會一大課題,維持環境的永續發展更是值得探討的學問。而在臺中就有一生態園區結合教育讓更多人理解大自然的新生態,為這顆地球付出一份心力。
生態博物館 美化環境盡收眼底
一片綠意盎然的山林,周圍還有許多繽紛花叢,這裡是臺中市環保生態保育協會所管理的竹仔坑生態園區。
竹仔坑的這塊土地原先是第四訓練中心的土地,被水利署接管後撥交給第三河川局,在被認養之前,還是一個垃圾掩埋場。現今環保意識抬頭,為了維護環境,在區公所將它封館後,環保生態保育協會接管,並在這裡實施綠美化。
竹仔坑生態園區為了強調友善環境,還聯合修平科技大學做藝術彩繪,像是在消波塊上塗鴉,還有手工繪製的地圖,為的就是要提振這裡是一個和諧美麗的自然生態博物館。
共生共存 延續原生生態的花園生物鏈
竹仔坑生態園區致力推動森林保育與地貌環境保護,園區內採無毒工法栽種植物,用殘枝落葉當作肥料,因此不會有化學塑料的汙染發生。在這塊農地裡,以無毒農法所養成的作物可說是應有盡有,而其中最別具特色的是配合花園生物鏈的香水檸檬。
花園生物鏈是園區為延續原生生態所做的策略,人類一方面在種植的過程中獲得果實的回饋,另一方面讓蝴蝶的幼蟲吸收檸檬的養分繁衍後代,依循共生共存的概念,教育意義更顯為重要,就像是一個小小生態地。
教育推廣 生態池環保概念傳承
園區裡的無毒工法讓土地更健康,為了讓更多人瞭解,園區積極做行銷上的推廣,還延伸出一塊食農專用地來供外界學生餐與及動手DIY。除此之外,藉著花園生物鏈的概念,生態園區營造小小生態池,讓魚類、螺、蝌蚪等生物在非人工的狀態下生存,並同時舉辦許多環保教育課程,讓外界學校參與導覽說明的活動。
環保意識抬頭 環境優化和改善成課題
環境保育一直是人類值得關注的議題,除了講求食物有機無毒,優化及改善環境也成為竹仔坑的特色。透過教育與導覽,看見竹仔坑生態園區,更拓展對環保概念的知識及見解。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