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Remaining Time --:-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記者 黃劭祺、陳奕心/臺中報導】
吃得好是社會一大課題,維持環境的永續發展更是值得探討的學問。而在臺中就有一生態園區結合教育讓更多人理解大自然的新生態,為這顆地球付出一份心力。
生態博物館 美化環境盡收眼底
一片綠意盎然的山林,周圍還有許多繽紛花叢,這裡是臺中市環保生態保育協會所管理的竹仔坑生態園區。
竹仔坑的這塊土地原先是第四訓練中心的土地,被水利署接管後撥交給第三河川局,在被認養之前,還是一個垃圾掩埋場。現今環保意識抬頭,為了維護環境,在區公所將它封館後,環保生態保育協會接管,並在這裡實施綠美化。
竹仔坑生態園區為了強調友善環境,還聯合修平科技大學做藝術彩繪,像是在消波塊上塗鴉,還有手工繪製的地圖,為的就是要提振這裡是一個和諧美麗的自然生態博物館。
共生共存 延續原生生態的花園生物鏈
竹仔坑生態園區致力推動森林保育與地貌環境保護,園區內採無毒工法栽種植物,用殘枝落葉當作肥料,因此不會有化學塑料的汙染發生。在這塊農地裡,以無毒農法所養成的作物可說是應有盡有,而其中最別具特色的是配合花園生物鏈的香水檸檬。
花園生物鏈是園區為延續原生生態所做的策略,人類一方面在種植的過程中獲得果實的回饋,另一方面讓蝴蝶的幼蟲吸收檸檬的養分繁衍後代,依循共生共存的概念,教育意義更顯為重要,就像是一個小小生態地。
教育推廣 生態池環保概念傳承
園區裡的無毒工法讓土地更健康,為了讓更多人瞭解,園區積極做行銷上的推廣,還延伸出一塊食農專用地來供外界學生餐與及動手DIY。除此之外,藉著花園生物鏈的概念,生態園區營造小小生態池,讓魚類、螺、蝌蚪等生物在非人工的狀態下生存,並同時舉辦許多環保教育課程,讓外界學校參與導覽說明的活動。
環保意識抬頭 環境優化和改善成課題
環境保育一直是人類值得關注的議題,除了講求食物有機無毒,優化及改善環境也成為竹仔坑的特色。透過教育與導覽,看見竹仔坑生態園區,更拓展對環保概念的知識及見解。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