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精障病友重回社會 職能工作坊伴成長

2020/06/04 17:00
2,282次瀏覽 ・ 1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NS. 學員職能訓練過程

標一:【精障漫漫回歸路 工作坊伴成長】

您有想過患有精神疾病的病友該如何回歸社會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為了幫助精神障礙病友回歸社會特別設立職能治療科以及職能工作坊,陪伴病友走過回歸社會的漫漫長路。

標二:【病友決心成關鍵 面談開創新人生】

福中工作坊負責人吳宜靜:「原則上就是如果他們有意願的話就是由醫生那邊會先開轉介單,那轉介過來之後會有一個聯合評估的機制。」

CG評估面談參與者和項目 00:37:07-00:44:15

病友在經過醫生評估穩定且有意願進行職能治療後會開立轉介單並連繫工作坊,工作坊會和病友及病友家屬進行面試來確認病友的決心,面談結束後便是開啟新人生的第一步。

標三:【工作坊選擇多元 病友生活新重心】

位在台北市士林區的福中職能工作坊110坪的空間內溫馨的環境、融洽的氣氛成為不少病友的生活重心。工作坊中有許多課程像是烤麵包、插花、電腦文書處理等等的工作訓練,還有體適能活動、坊外參訪、情緒控管等等的課程讓病友們選擇。

標四:【人際關係成阻力 工作坊成新希望】

今年56歲的阿聰來到福中工作坊多年,擁有藥師執照的他曾像一般人打卡、上班,但職場中人際關係的相處卻成為他回歸社會的一大阻礙。

福中工作坊學員阿聰:「因為外面工作雖然錢多,但是你做好一樣的薪水,做不好被罵被辭職。有時候義務幫忙我會快樂,因為人家總是謝謝。」

工作坊中沒有壓力的環境讓病友們能安心的工作,儘管少了社會歷練卻開啟了他們不一樣的生活方式。

標五:【後盾支持重要 家庭影響力大】

福中工作坊負責人吳宜靜:「很多的個案他們其實都是因為家人的支持系統沒那麼好,造成他們其實回到社區裡面常常因為沒有良好的照顧環境他的疾病又復發。」

工作坊的運作方式就像上學一樣,時間到學員還是要回家,因此「家庭」在回歸路上占了相當重要的位置。

標六:【工作坊小型社會 建立信任依賴感】

福中工作坊個案管理師魏小姐:「真正地跟他建立關係之後,慢慢地我覺得就是他對這個地方有認同感,我覺得這是滿重要的一個地方。」

除了家庭,不少精障病友對於人際關係和環境適應都有困難,因此和病友建立「信任感」是工作坊的課題之一,建立起信任感學員才會感到放心、產生依賴並有動力來到工作坊學習。

標七:【回歸漫漫路 政府應多給資源】

雖然福中工作坊曾嘗試融合現今主流的電商平台來開發新的工作訓練,但礙於精障朋友的隱私和坊中的營利問題一直無法開創新的訓練課程,是工作坊面臨的難題之一。再加上社會對於精障患者的接受度也相對於身障患者來的低,且由於精神障礙並沒有一定的判斷標準,因此政府給予的補助也相對較少。

阿聰:「沒有什麼特別就是你肯去做(撒)掃地,(退)應對進退應對的事,你就能慢慢靠自己的努力爬起來」

隨著近年來精神障礙的議題被大肆討論,除了協助身障病友外,或許政府也可以多關照精障病友,為這些努力克服本能缺陷反應的學員們給予更友善、更遼闊的空間。

採訪撰稿向元玉 

攝影剪輯 周翊 

音樂來源 YouTube Audio Library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