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缺水的絕不會只是今年-水資源開發切忌孤注一擲押錯寶

2010/01/19 14:45
2,344次瀏覽 ・ 3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穩健投資講求分散避險,雞蛋不要放在同一籃子裡,這道理用在集水蓄水等開發水資源的工作也是一樣的,更何況籃子已經破了。近日南部即將缺水的問題終於媒體及政府部門的關注,美濃水庫又被抬出來當作重要選項,其實在歷經八八水災的土石流洗禮後,我們應該已清楚看到,傳統水庫絕不是高屏地區水資源管理的最佳優先選擇!

南化水庫才完工16年就淤積了32%,在八八後整個水庫滿滿泥漿的畫面大家應記憶猶新,現欲興建的美濃水庫也是相同設計的離槽水庫,除卻高壩體的安全疑慮之外,很難保證花1,100多億興建費後,在相同脆弱地質環境的楠梓仙溪流域,又還能撐幾年不淤積?而看似觀念先進一點的吉洋人工湖(或稱高屏大湖),是一個相對於高壩體傳統水庫的新概念,將在旗山美濃交界開挖一處將近600公頃(相當於850個足球場大小),深達12公尺的大湖,在此次水災期間滾滾洪流的荖濃溪豐水時期引水入湖,每日可供水32萬噸,總工程費便宜一點約168億。
        168億相較於1100億的投資風險,看來便宜許多,但真的有效嗎?真的沒有其他選擇嗎?
吉洋人工湖開發預定地『手巾寮』,目前地上有十多口井,且可湧出的地下水位就僅僅在接近地面的5公尺而已,每口井每天可抽1萬噸水,再多開相當數量的井就可以抽到人工湖預定的32萬噸,開井的費用絕對遠遠低於168億元!尤其在豐水期間地下水位高漲,高屏地區農園的小水井持續溢流出水是司空見慣,人工湖還沒蓄來自荖濃溪的水就可能接近滿水位,又何況荖濃溪上游山坡地正處於脆弱的待復原期,雨季的高濁度是可以預期的風險。水井是自古以來利用地下水最普遍的方式,並不需要像目前規劃中的吉洋人工湖一樣,開挖一個590公頃的大洞,讓地下水湧出來,除了加速在烈日下的蒸發之外,還有暴露於混合污染的疑慮,必須投入更多的防堵地表污染源的成本。且就像長期研究屏東平原地下水的丁澈士教授常說的:『地下水庫就像水的銀行,存多少才可用多少。』目前歐洲及美國都有純熟的地下水庫管理的先例,透過用水量的監控管制、豐水雨季期間增加特定管制口的地表水淨化後補助入地下水層,來確保這個水銀行安全地的存入與支出。豐水期蓄水,枯水期用水,充分發揮『水銀行』作為『水資金』調節並儲蓄的真諦。
        而大自然中,原本就安排了許多安全的地下水入滲系統,不花一毛錢地把水濾淨了,再慢慢存入地下水庫中。好用第一:有『天然濾水器』之稱的沖積扇礫床與天然河床:有些環境的地層堆積,有著高效能的排列組合。河床尤其是沖積扇上堆積的礫石,因為重力與河川的經年搬運的原理,粗細石一層層的分佈,巧妙地形成如同我們購買的濾水器。因此倘若人不與河川爭地,這裡正是河水或暴雨逕流必經之路,只要我們不讓濾水器堵塞住,自然就會有河水被濾淨慢慢入滲成淺層地下伏流。屏東平原被譽為百年偉大水利工程的「二峰圳」僅僅憑藉著埋在林邊溪沖積扇河道下約10公尺的地下堰堤,截取匯集林邊溪上游的表層伏流水,每天供應10萬噸的潔淨水源,不花費任何電費,也幾乎不破壞河川生態,且這將近九十年前的古老工程,相信即使換算成現在的物價,造價絕對不及吉洋人工湖或是美濃水庫的百分之一。歷經了八八水災的嚴酷考驗後,仍可修復再使用,憑藉的就是巧妙運用大自然的智慧。高屏平原及台灣還有多處類似的環境,這樣划算的概念,怎麼能不好好發揮?
        好用第二:被科學家譽為『完美污水處理廠』的濕地:透過植物及微生物的吸收利用,把會造成優氧化的營養鹽吸收,作為食物網中生命滋長的來源,因此被大家推崇為『大地之腎』外,我還要追封她『河海的子宮』;流經濕地多數的水,有機會慢慢滲入濕地底部,經過海綿狀的基質一層層的物理化學作用,變成乾淨的水存入地下水庫。特別推薦的原因是『一兼多顧』,淨化了水、造就了河川與海洋生態與漁業的豐饒、也補充了地下水庫、還在大雨時兼作調洪池,這麼好用,怎麼能不保存或復育?!
        多元分散、因地制宜、順應自然優勢、避開環境風險的集水供水方式,是現階段最迫切的投資,而缺水固然急,迷信大型工程的作法,不但債留子孫,也禍延自己。

原文 http://www.eeft.org.tw/eeftart/art_3.asp?id=A10115133314927&myarea=1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water man (未驗證) ・ 2010/06/16 22:53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water man (未驗證) ・ 2010/06/16 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