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書店來台,引起台人政治省思
NS:書店客人找書。
標一:林榮基與書店歷史 源起於香港
ST:今年的4月25號,林榮基先生創立的獨立書店正式在台灣開幕,這個原先在香港開設,被中國政府打壓的獨立書店,如今輾轉到台灣來,讓記者帶您一起來了解。
OS:林榮基先生於1994年在香港熱鬧的銅鑼灣駱克道上開設一間獨立書店,因為出售許多無法在中國大陸出版的政治禁書而聞名,許多到香港旅遊的中國大陸遊客都會藉機到此店購買書籍。
獨立書店創辦人 林榮基:「(香港政府)開放了關口,允許中國大陸的人過來香港,有很多一些關於中國大陸(的)禁書啦,就開始,呃,慢慢多。它(香港)是一個商業的地方,你出版是你出什麼書都可以,法律的條文裡面,是沒有違法。」
標二: 書店重起爐灶 台灣作為新據點
OS:但2015年因出版的禁書影響到政府高層,導致書店的員工與老闆,包含林榮基在內一共四人一一失蹤或遭監禁逮捕,中國政府逼迫之下,高壓的生活讓林榮基決定離開香港,輾轉來到台灣,並計劃開設新書店,經過群眾募資,最終於中山站落腳,成為書店在台的新據點。
標三:獨立書店在台 引起台人政治省思
書店客人 子尼:「對於台灣人來說可能就是多一間獨立書店可以逛,他選書的方向也很明確,就是民主啊、中國政治這樣子。常常來這邊看看林榮基先生會選什麼書,推薦我們什麼書,讓我們讀,這樣。」
書店客人 李進友:「覺得在政治方面其實大家比較少關心啦,確實現在這樣子的書店是不常見的,可以讓更多的,現在可以,更多人可以看到這樣子的書店的存在,起一個,呃,關心、一個呼應,這樣子。」
OS:書店在台灣開幕後,引起各界關注,議題在台灣持續蔓延,台人更加重視香港反送中議題,而獨立書店也以具體化的形式,真實呈現民主與政府的抗爭行動,並且也延伸出更多的附加議題。
標四:香港議題延伸 學者如何解讀
台大社科所教授 何明修:「我覺得這個象徵意義非常非常大,就是說,代表這種言論正義、出版自由,能夠在台灣,呃,重新找到一個根據地,代表就是說,香港反送中所延續的,就是所謂的紅色經濟學,在台灣開始延續。」
OS:紅色經濟學帶來了一波,兩岸對於民主與自由不同面向的探討,也給予在台港人精神上的支持與象徵。
台灣人權促進協會秘書長 施逸翔:「台灣政府如何透過既有的一些港澳條例,呃,第十八條的這個規定,讓這些尋求闢護,尤其是尋求政治闢護的這些港人,都可以在台灣獲得一個闢護的這個制度。」
OS:蔡英文政府選前承諾給予像林榮基這樣子輾轉來台的港人保護,陸委會與移民署也有機制在審查相關個案,但仍無明確制度性的保障,恐怕未來如經歷政黨輪替或香港局勢有所改變後,這些港人的安全都可能受到威脅。
標五:參與公民行動 透過讀書增視野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博士 吳叡人:「因為我們台灣這個社會雖然號稱自由民主,但是我們的世界觀其實是窄的,它帶來一個關於中國,還有對於香港的專業知識,能夠拓展我們台灣的一個遠見,補充了我們的一個國際視野當中,很欠缺的一塊,也就是對我們命運影響最大的那個中共,知己知彼,我們才有辦法保護台灣。」
獨立書店創辦人 林榮基:「當時其實當然也有一些書是出問題的,通過書本給人一個方式,它可以慢慢培養你一個反省的能力。你首先要自己要多看書,你才可以不受一些所謂現在的假新聞啦(的影響)」
OS:書店的象徵意義不只帶來香港與台灣的連結,也喚醒台人對政治更多的省思,透過林榮基與學者的說法,了解到增加軟實力的重要性,唯有了解政府機制與國際形勢,拓展更多世界觀的視野,才有能力為所追求的理想發聲,這也是發揮民主參與的第一步,並以書本奠定言論力量的基石。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