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報記者 曾鈺婷/台中報導】還記得小時候常聽到「碰~米~乓」的熟悉叫賣聲嗎?爆米香是許多四、五O年代台灣人的零嘴,但在現在很多的孩子甚至連看都沒看過爆米香,從前的叫賣聲及爆出來專屬的巨大聲響也已逐漸消逝,在台中縣東勢鎮有家五十多年的老店仍繼續爆著米香,它獨特的砲彈爆米香機吸引不少顧客前來一探究竟。
位於東勢的這間「志榮米麩」店鋪,是一九四八年由現任經營者陳鴻文的父親陳志銘所創,從前陳志銘是騎著摩托車跑各地鄉鎮四處叫賣,後來才買個小房子,有了自己的店面。這家店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它那獨特的「砲彈」爆米香機器。
陳志銘無意間撿到這個第二次大戰遺留下來的鋼砲,一開始他先把鋼砲放在倉庫裡面,那時奶粉相當昂貴,並不是每家人都吃得起,於是他想到把砲彈拿去工廠加工,把米爆香後磨成粉,讓小朋友當奶粉吃。而後經過一再地研發,才會有流傳到現在的這個爆米香機。
接手到陳鴻文時「志榮米麩」已是五十年的老店了,他並不是一開始就接手家業。在十七、八歲的時候,他是在外地做金屬、化學工廠和建築業等的工作,直到七、八年前,由於父親的身體開始退化了,就跟太太辭職回來接手這間店,繼續經營這個行業。他說:「主要是為了方便就近照顧父親的身體,也想讓傳統的東西傳承下去,所以就全盤接手這個家業。」
砲彈爆米香機和一般爆米香機不同的地方,在於傳統做米麩、爆米香的器具是鋼砲,面積都由白鐵部分佔滿且體積巨大,在高溫受熱上比較起來,陳鴻文所用的小砲彈較均勻,爆出來五穀類的整體就會比較香。
陳鴻文表示,其實米麩、爆米香這些東西並不常見,以前都是人家在外四處叫賣,大概都是一個星期或一個月才會出現一次,家裡大大小小的人拿著不同大小的碗、罐子等容器,裡頭裝的是稻米或豆子等五穀類,在攤販車前形成長長的隊伍,一次二十元,聽到一聲巨大的聲音出來,爆米香就好了。想吃甜的就加糖膏下去爆,再切成塊,就是一般我們所說的米香,而爆出來磨成粉飲用的則是米麩(即麵茶),那時候的二十元可以說是很多錢。
米麩以及爆米香的源頭不明,很難去考究它的由來,不過父親告訴他,記憶中那時全台灣只有三個人在做這個,除了陳志銘外,還有一個在清水,另一個則是在嘉義,後來從事這個行業漸漸地多起來。
米麩以及爆米香的製作過程是先把原料五穀類放進機器裡烘培,剛開始大約要二十分鐘,到了一定的溫度後,才會烘培出第一炮,如果持續一直做,會越來越快,因為器具的溫度已經夠了。米在裡面烘培的時候,因為裡面有壓力,出來的瞬間會爆開,像爆米花一樣,再把爆好的原料都倒出來。傳統做法是用麻布袋下去去承接,因為麻布袋和器具底層的木板會吸收這個熱氣,能夠讓出來的米香保持品質,而現代大工廠的做法大多是採用鐵籠,成品直接由開口掉下去,就失去了傳統的味道。而爆米香需要全程在一旁看著,不能讓機器的壓力太高導致意外,這工作其實非常累人。
陳鴻文提到,早年生意好的時候,可以說是從早爆到晚,以機器的最大極限十分鐘爆一次,一直爆到晚上都無法休息,一天工作八到十個小時,中間有一段時間真的很沒落,沒什麼生意。不過為了使生意好轉,看準現代人有些講求養生的觀念,他研發出十合一健康米麩,而且減肥是現代趨勢,有些人把熱量不高的米麩當作代餐,後來慢慢有增加一些客人。
不過跟往年比,生意還是比較差,由其這幾年景氣不好,收入差很多,陳鴻文的太太楊婷棋說:「現在沒辦法單靠店面,所以我們現也建立網頁,採用宅配的方式銷售到全省,不能把自己鎖在台中這個區塊。我們一直在參加許多產品推廣的團體,但發現其實在裡面還有更多比我們更特別的東西,我們一直在嘗試如何讓這個產業延續下去,不過目前看來是很難。」
陳鴻文感嘆說:「現在這個行業已經逐漸沒落了,因為現在年輕人的觀念就是越貴的東西就是越好。現在台中甚至全台灣專門做米香、米麩的店已經很少,就我所知大概只剩五間左右了。」
其實許多人小時候最常吃的米麩,大多都是糙米麩再加黃豆,那都是許多現在四、五O年代的人們有過記憶中的味道。那個年代沒有甚麼錢可以買奶粉又吃的不飽,只有這些東西能夠讓小孩子吃飽又可以讓他們長出強壯的肌肉。陳鴻文說:「現代人大多從小喝牛奶長大,肌肉的緊實度就跟我們這代差很多,我認為人要回歸到天然才會健康,現在文明病太多了。」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