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圓找「茶」 解膩清淡獨特風味

文字-A A +A

【記者趙祐廷/嘉義報導】

  對許多人來說,湯圓不只是平常美味的點心之一,更是冬至的代表性食品。但對於平常搭配湯圓的甜湯,您是否感到吃膩想換新滋味呢?其實一般湯圓除了可以搭 配糖水之外,也可以搭配「茶類」,達到爽口不甜膩的口感。然而,學生對此吃法不僅感到十分新奇,品嘗過後也認為口味獨特願意嘗試。

  大部分學生吃湯圓多搭配甜湯,而傳統甜湯多為紅豆湯或花生仁湯,面對湯圓搭配「茶類」的新吃法,學生多表示不知道且覺得不可思議。湯圓愛好者吳同學表 示,平常吃湯圓已經習慣用紅豆湯等搭配湯圓一起吃,而且花生仁或紅豆本身也有香甜味,可以使湯圓更加提味。但也有學生抱持不同的觀念,茶類愛好者謝同學認 為,茶有解膩的功效,有時感覺湯圓吃久會因為餡料太甜而感覺甜膩,搭配茶類湯底也許可以達到解膩功效。不過以茶類當湯底,因為茶類本身味道較為清淡,吃起 來容易因為茶類沖淡湯圓餡料的甜味,較重口味之民眾可能會感覺湯圓沒有味道。

茶類的解膩功效,可以使湯圓吃起來更加美味。記者趙祐廷/攝影

  在家樂福工作的賣場試吃人員莊小姐解釋,因為湯圓平常就是一個普通的東西,假如不做一點特別的變化,很容易讓顧客覺得不稀奇而沒有生意。某天晚上莊小姐 邊喝茶邊吃湯圓時,突然靈機一動認為:如果將一般的紅豆湯換成茶類來搭配湯圓會如何?試作之後發現口感不錯並可以解膩,就拿到賣場給顧客試吃。許多顧客剛 開始也覺得新奇並感到驚訝,但嘗試過後大多為好評。顧客吳先生表示,平常自己也愛喝茶類,但沒想到湯圓跟茶類口感並不衝突。莊小姐表示,試過的茶類有綠 茶、紅茶及烏龍茶等基本茶類,以綠茶的口感最好。紅茶跟烏龍茶因為香氣較濃郁,容易掩蓋湯圓外皮的麵皮味,並感覺茶類味道過於濃郁。綠茶則因為較清淡且茶 香較清爽,搭配較甜的湯圓剛好可以解除甜膩感。

製作茶類湯圓的工具簡單易得,學生可隨時製作。記者趙祐廷/攝影

  製作茶類湯圓的材料相當簡單,只需茶葉或茶包、湯圓便可。製作方式如下:首先,將湯圓煮熟,在煮熟的同時可將茶葉或茶包用熱水浸泡,再將煮熟後的湯圓放 進裝了茶的碗或杯子即可。雖然步驟簡單,但要用得好吃可得注意許多細節。湯圓在水裡滾太久會膨脹,導致外皮變薄甚至破裂,所以煮時要注意不用煮太熟,在煮 湯圓時,可利用筷子輕戳湯圓表面,當筷子可輕易戳進麵皮,而外皮不會透出餡料即可。另外不同茶類,泡製的時間也有所差別。一般而言綠茶泡至2~2.5分鐘 就可達到適當的濃度,但紅茶因較濃郁所以泡製時間不用太長,一般而言1~1.5分鐘即可。另外,莊小姐表示,現在學生普遍不常使用茶葉,相較於茶葉,茶包 較為便利。茶葉因沖泡時間以及溫度較難掌握,所以,使用茶包較適合一般學生。

  創意在生活中無所不在,湯圓搖身一變也可以成為清淡小吃。湯圓跟茶雖同為傳統食品,但一起搭配又會變成獨特的新滋味。吃膩了一成不變的湯圓嗎?茶類搭配湯圓,是喜歡清淡口味民眾的另一種選擇。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8.03.13

中正E報

加入時間: 2008.03.13
4,510則報導
2,183則影音
569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9:43

歲月流轉 走進嘉義西市場

2024-04-22
瀏覽:
2,501
推:
1
回應:
0
7:44

嘉義雙語教育 英文從小學起

2024-04-22
瀏覽:
2,433
推:
2
回應:
1
8:11

消失的影響力? 淺談學生媒體

2024-04-22
瀏覽:
1,653
推:
0
回應:
0

嘉市新氣象 西區大發展

2024-04-15
瀏覽:
12,119
推:
22
回應:
0
2:58

傳統手工製香 堅守文化價值

2024-04-15
瀏覽:
6,420
推:
1
回應:
0
2:50

人間月老 媒那麼簡單

2024-04-15
瀏覽:
4,150
推:
4
回應:
0

守護傳統建築 竹崎鄉土角厝文化

2024-04-08
瀏覽:
5,696
推:
1
回應:
0

鵪居樂業 納入法規後的鵪鶉產業

2024-04-08
瀏覽:
5,101
推:
1
回應:
0
2:59

獨劇特色 訴說台灣故事

2024-04-08
瀏覽:
8,372
推:
5
回應:
0

手繪看板師傅 一筆一畫的電影世界

2024-04-01
瀏覽:
3,889
推:
0
回應:
0

湯圓找「茶」 解膩清淡獨特風味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7,084篇報導,共12,81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7,084篇報導

12,81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