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緻的藝術 用「紙」雕出童年回憶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蔡麗雅、陳諆鴻/嘉義市報導】紙雕藝術家吳靜芳將童年回憶和人生的體悟作為創作靈感,畫出家鄉的溫暖和質樸。在當時沒有紙雕專業教學的年代,她只能靠自己自學,《落雨無聲》是她出道二十五週年的代表作,畫面一明一暗的對比就是對創作生涯的呈現,走過無數挫折到現在享譽盛名,吳靜芳的作品讓大眾帶到自己的生活感觸,也讓社會再次注意到紙雕藝術,增進對傳統工藝的認識。

紙雕藝術家吳靜芳。攝影/陳諆鴻

藝術養不活人 衝破傳統思維的她

在傳統社會的想法中,用藝術「維生」是很不切實際的事,但吳靜芳不只自己成功了,還帶起故鄉嘉義成為台灣紙雕的重要發展地。

吳靜芳從小就愛畫圖,年輕時在台北的卡通公司工作、畫動畫,但當時台灣並沒有自己的卡通作品,只能幫國外做代工,工作量越來越少下她轉而考出版社的文字編輯,一段時間後才應父親的要求回到嘉義,她說父親一開始就不同意她上台北工作,「我偷偷上台北,想著能衣錦還鄉,卻沒有做到」吳靜芳說,回家鄉後,她仍然選擇往藝術業發展,開始自己接美工、設計案來做。

吳靜芳在台北當文字編輯時,因為編輯藝術書籍而接觸到紙雕,內心就埋下濃厚的興趣,回到嘉義後,便想學習創作紙雕,但當時台灣並沒有紙雕的專業教學課程,無從得知做法下她開始自學,用自己的方法嘗試,也為了能專做紙雕,放下了原先在做的美工、設計案,專心鑽研紙雕技法。

生涯過程中並不是一帆風順,她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難,小至遭藝術界前輩質疑作品不像樣、不專業,大至視力嚴重受損。她的左眼先天就弱視,而右眼近視又因為後期太專注創作而嚴重加深,吳靜芳說:「我很熱愛我的工作,每天睜開眼想著要來上班我就好開心。」,但因為視力受損,早起工作的喜悅變成恐懼,害怕自己還沒完成目標就失明,她開始遍求名醫,但治療上卻屢次遭遇困難,狀況時好時壞,因此她更珍惜每天能創作的時間,想在「有限」的時間裡將想畫的圖都畫出來。

濃厚家鄉情懷 人文風格的創作取向

吳靜芳的紙雕作品很多都以故鄉嘉義作為藍圖,畫出自己童年的回憶和經歷,《十五暝》、《月亮出來了》等等都是代表作,刻畫熟悉的日式建築和人物,用懷舊褐色調充斥畫面,她的作品風格相較於他人,獨樹一幟、充滿濃厚的家鄉氣息,她說:「人到某一個年紀會開始眷戀過往」,創作時就曾迷惘「什麼東西」能使自己與他人不一樣,後來領悟到「不一樣的資源都是來自於自己的環境和記憶」,因此在一九九八年的個人巡迴展後開始畫她的童年故事及人生體悟。

政治大學藝文中心的楊一鳴老師在一百〇七年第二學期開始,接連兩個學期在校內規劃了二檔紙雕工作坊,邀請與常民生活貼近的藝術家開課,他說最想邀請的便是吳靜芳。楊一鳴表示:「吳靜芳老師的作品有美麗的畫面,尤其是老師的作品多來自記憶,或詩詞美韻,纖細的情懷,落款的感人,讓整幅圖面充滿了故事意境。」,創作篇章雖然大多來自與家人相處的記憶隨筆,卻充滿濃濃深情。

《落雨無聲》是二〇一六年紀念出道二十五週年舉辦的展覽《似水流年》的著名作品,是對自己創作生涯到現階段的心情描繪,用亮處的裁縫師代表現在的她,得到了大家的肯定、開了多場展覽、家人朋友都支持她、有了喜愛她的粉絲,紙雕生涯穩定且仍在前進;前方撐著傘,在暗處中快出鏡的人是以前的她,對未來充滿疑惑與不確定感,種種困境使她用暗處撐傘的人代表自己,而場景雖是黑夜又是雨天,但裁縫店中那一盞燈卻點亮了整個畫面,相映襯的氛圍下,也讓讀者們可以透過畫作,帶到自己所經歷的生活,領悟出自己的見解。

吳靜芳還有一幅作品《背影》是抒發對父親的想念,畫面中騎著腳踏車的男人回望著後方的老人,那凝視背影的模樣就是在呈現她對已逝父親的濃濃念想,當初回到嘉義發展,想著要證明給父親看,藝術也是條很棒的路,但等不到她成功,父親就過世了,這些年來她從沒有停止過對父親的思念,創下這幅畫作代表著她的心情 — — 在人海中看到相似的背影,總會不自覺地凝視,就為了能找到一點點曾經的樣子。

童年回憶,人文情懷之作《月亮出來了》。 圖片提供/吳靜芳


吳靜芳描述自己生涯心情的作品《落雨無聲》。 圖片提供/吳靜芳


吳靜芳思念父親的作品《背影》。 圖片提供/吳靜芳

享譽國際 台灣首屈一指的紙雕藝術家

吳靜芳一九九二年時曾參加過嘉義美展,但將紙雕跟其他雕刻類歸再一起的評比方式卻使她不願再參賽。她認為她的紙雕作品一直在進步,作法、想法都不斷在創新,且並不是去臨摹別人的作品,但紙雕卻無法有獨立的類別去評比,而要跟木雕等等的工藝類放在一起,在辦完全省巡迴個展後,受文建會之邀到文化部開會時她便提及此事,但官方認為台灣的紙雕藝術家真的太少,太小眾所以不適宜另設置專屬類別,此後吳靜芳就不再參加台灣省美展了,她說:「作品本身就說話,不需要多於的名次來證明自己」。

除了在嘉義美展所遇到的瓶頸,吳靜芳在一九九六、一九九七年參加美國「3D立體插畫國際大展」都勇獲銅牌獎,二〇〇〇年參加中華民國的紙雕藝術在中南美洲的巡迴展讓台灣藝術界在國外發揚光大,「當看到台灣國旗的那刻,就很慶幸自己在這,讓大家看到台灣」吳靜芳感動的說。充滿細膩情感的創作風格儼然成為她的象徵, 而她認為紙雕之所以這麼充滿魅力就是因為每個紙雕家都有自己的風格,做出來的作品各有特色,紙雕藝術才能遍地開花。

繼續前進 紙雕生涯永不停歇

吳靜芳感嘆的說:「人生的路都在你面前了,你可以轉彎、改變,會更好更壞不知道,但都是自己的選擇」,就像當年她不顧父親反對堅持要走藝術道路,堅強跨過重重困難,現在親朋好友反而都對她說「還好當年你那麼勇敢」。

未來吳靜芳不會停止創作,甚至再來每一階段的目標她都定好了,首當其衝便是把「書」給出版。受到大陸的河南科技出版社邀請做紙雕專書是她現在最首要的事,想趕快把書寫好,讓更多對紙雕有興趣的人可以有參考的方向,或許還能找到很棒的接班人來傳承這項珍貴的藝術。

這近三十年的創作時光裡,從一點一滴的摸索技法到創作中視力受損,生涯中的磨難並沒有擊倒吳靜芳,她仍堅持不懈的朝夢想前進,即便現在已經到了足夠的年紀,她依然在成長,相信日後的作品也會越來越成熟,讓大眾看完後能產生自己的見解,不用特意去解釋也能明白她想傳達的意涵;未來她將保持平穩、安定的創作,在人生每個階段細細體會和享受,將生活融為作品的一部分。

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g390kCOezEmVuoL5a825fPgO-hu9hMgWkQgvMxt0eQo/edit?usp=sharing

吳靜芳作品集。 圖片提供/吳靜芳

採訪側記

這次的採訪活動讓我體會到要跑一則新聞是很不容易且耗時的,我們這次從台北到嘉義在交通上就花了比較多的錢,到了那裡因為時間很趕也沒吃午餐,實在是非常的辛苦。這次的經驗也讓我知道下次跑新聞應該如何去改善採訪流程。很慶幸這次的受訪者人非常的好,讓這一切都非常的開心且順利,也謝謝我的搭擋幫助我非常多。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58則報導
2,263則影音
705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2,954
推:
0
回應:
0
2:10

不被成衣打敗 日新西服堅持手作

2024-03-22
瀏覽:
3,117
推:
0
回應:
0
2:40

牧羊古道 廢棄半世紀後手作修復

2024-03-18
瀏覽:
6,887
推:
2
回應:
0
2:20

客語走讀楊梅富岡 品味仙草瞭解客家文化

2024-03-15
瀏覽:
5,935
推:
24
回應:
0
2:09

一人裝傻一人吐槽 漫才搞笑暗諷社會議題

2024-03-11
瀏覽:
3,756
推:
0
回應:
0
2:06

張希慈揭露性暴力 從傷痛走向修復

2024-03-08
瀏覽:
6,236
推:
0
回應:
0
1:53

不賣面紙賣腸粉 無障礙餐車推動街賣轉型

2024-03-04
瀏覽:
10,280
推:
2
回應:
0
2:40

登過聖母峰 詹喬愉投入淨山和救難

2024-03-01
瀏覽:
5,951
推:
4
回應:
0
3:04

南方書店邁入七十載 見證時代更迭

2024-02-26
瀏覽:
10,038
推:
6
回應:
0
2:57

放牧雞取代除草劑 林書文打造生態農園

2024-02-23
瀏覽:
15,107
推:
2
回應:
0

細緻的藝術 用「紙」雕出童年回憶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516篇報導,共12,75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516篇報導

12,75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