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療史根基 從數位化做起

文字-A A +A

_-1

【記者李若筠/台北報導】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連體嬰忠仁忠義誕生,當時全球僅有三個三腿坐骨連體嬰案例,且只有一對在分割後雙雙存活,在危險性極高的情況下,臺大醫院基於人道考量決定冒險一試,終於在兩歲八個月大時,經歷長達十二個小時的手術後成功完成分割,創下台灣醫學界先例,也是全球的第二個案。為避免手術失敗,當時請到師大美術系謝孝德教授,利用銅製作一個按人體比例的模型,且加上表皮,讓醫療團隊實地演練。

這個模型在醫療技術進步後已經失去功用,被放置在台大醫院的庫房裡,直到臺灣近代醫療文物數位化計畫的展開,這些曾經占台灣醫療史一席之地的文物、儀器、模型等,才從布滿灰塵的倉庫裡一一挖掘出來。

本計畫於民國九十一年展開,將日治時期的珍貴資料,如教科書等易脆化的書籍,利用掃描的技術保存。計畫研究助理陳文芬表示,當時的外科教授林芳郁相當重視醫學人文,於是決定將以往的歷史文物數位化典藏,以達到傳承目的,讓社會大眾能夠從中了解台灣醫療史的發展。

一八九五年日本正式殖民台灣,日本人來台時水土不服,更無法適應中醫的治療,於是展開醫學教育,將整套日本醫學教育制度和醫療體系直接移植台灣。陳文芬說:「文物的典藏就是在還原當時的場景,日本人使用了哪些東西當教具和醫療器具,藉由典藏追本溯源台灣醫學發展的起源。」

日治時期的醫療教育原以日本人為主,後來才開放台灣人參與,當時醫療技術不發達,無法利用解剖方式讓學生認識體內組織,因此塑造許多模型提供教學使用。如大腦神經模型,不同顏色的小橢圓顆粒代表不同的神經節,表現不同神經在腦髓中的走向。

_

整理歷史悠久的醫療相關文物,計畫團隊遇到相當大的困難。陳文芬表示,許多書籍和病例是用日文及德文書寫,必須找到了解該語言並具有醫療背景的學者進行翻譯,且許多文物已經不再使用,年輕醫師不知道其用法和名稱,只能先查詢資料,再以口述歷史的方式,找到曾經使用接觸過的人進行訪談。

進行計畫已長達九年的時間,陳文芬從沒想過會接觸到醫療領域的數位典藏計畫。她說:「一般人會害怕看到針孔等醫療器材,但在整理文物和儀器時,會想到它曾經服務多少人,那是一種感動」,這些文物更象徵台灣早期醫療的發展,有了基礎,才能造就今天的成功。

陳文芬表示,計畫於民國九十六年將文物、舊籍和老照片等數位化,並建立網站以供民眾瀏覽,並於隔年興建四個資料庫,只要在索引欄位打上關鍵字,就能看見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珍貴資料,也能看到光復後,台灣與日本醫療結合的大匯流。

延伸閱讀:
1. 台灣近代醫療文物資料庫系統
2. 連體嬰
3. 忠仁忠義的故事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72則報導
2,277則影音
709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2:42

植物染、有機棉  讓服裝與環保共生

2024-05-15
瀏覽:
1,375
推:
1
回應:
0
2:13

好朋友書店 從童書到老後的心靈旅程

2024-05-13
瀏覽:
1,780
推:
0
回應:
0
2:43

林進忠攜手青銀農民 邁向無毒行健村

2024-05-10
瀏覽:
4,393
推:
0
回應:
0
3:00

原民樂舞搭流行樂 演出北漂原住民歸鄉記

2024-05-08
瀏覽:
3,136
推:
0
回應:
0
2:43

半身癱瘓練健力 六度問鼎帕運

2024-05-06
瀏覽:
6,858
推:
1
回應:
0
2:28

鹿港「送肉粽」習俗 陳仕賢出書解密

2024-05-03
瀏覽:
3,552
推:
1
回應:
0
2:02

教人重做遺失婚戒 何宣螢用金工保存回憶

2024-04-19
瀏覽:
4,697
推:
1
回應:
0
2:08

劉啟葦返鄉 用水簾溫室 立體化種香菇

2024-04-17
瀏覽:
7,082
推:
2
回應:
0
2:48

辦詩報、做廣播 府城舊冊店守護台語文學

2024-04-15
瀏覽:
5,643
推:
2
回應:
0
1:49

女同志出國生子 盼台灣開放同婚人工生殖

2024-04-10
瀏覽:
6,108
推:
2
回應:
1

台灣醫療史根基 從數位化做起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7,791篇報導,共12,83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7,791篇報導

12,83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