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社區兼長照 政府培力是橋梁
【記者 廖偉捷、呂國洋/台中報導】
社區承載著地方的生活軌跡,當我們踏進一個陌生的社區,無論是參與活動盛宴,或是參觀營造地景,認識在地文化的同時,都與「社區發展協會」息息相關。
社區發展協會是依衛生福利部的《社區發展工作綱要》,向各縣市政府登記成立的組織,也是促進社區互動以及發展在地特色的重要推手。而在社區發展期間,政府所設立的輔導機制,佔有十分重要的角色。台中市政府社會局於2016年進行整合,以分區輔導培力的策略,將台中市劃分為六個區域,交由不同培力單位承辦,分別為:靜宜大學、財團法人老五老基金會、社團法人大大人長期照護關懷協會、社團法人台灣公益CEO協會、社團法人台中市城鄉發展協會、亞洲大學。目的在於協助社區,找到自身特色優勢,達到自主發展。第四區培力中心的區輔員黃婷提到:「培力中心的角色比較像是政府跟社區間的橋梁。」由於社區大多不太了解政府的作業流程,以及執行計畫、方案,就需要透過培力單位,將資源傳達,帶進社區。
為了達成中央衛生福利部每年的成效目標,隸屬於地方政府社會局下的培力中心,也就身負新據點數目增加的壓力。社區關懷據點是社區發展協會底下的組織,通常社區會以社區發展協會的名義申請、成立,由當地居民擔任志工,提供「關懷訪視」、「電話問安」、「餐飲服務」、「健康促進」等四項在地化老人福利。因應長照2.0政策,社區在培力過程中大多會接收搭配成立C級巷弄站的資訊,以達成政府希望民眾能在人生最後的階段,可以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透過連續性的長照服務,健康的在地老化。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