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那伊谷 新希望與努力方向

文字-A A +A

【記者陳俊嘉、張婷婷/嘉義報導】   山美社區位於阿里山鄉,是台灣特有種「?魚」的故鄉,這次八八水災,山美受到嚴重創傷,原本高度依賴達達那伊谷的觀光經濟受到嚴重影響,使山美的觀光業幾乎停擺,目前希望藉由社區內極具不同特色的鄰里,讓達那伊谷有再次復甦的機會。由於八八水災的破壞,使得全部的資金都投入阿里山災後重建工作,影響政府對於社區營造的補助,無法投入社造方面,山美社區目前只能靠一己之力,努力進行社造工作。

受損嚴重 決心恢復

   由於莫拉克颱風帶來強大雨勢,達那伊谷溪溪水暴漲,沖刷大量土石,造成達那伊谷溪下游河床受損嚴重,不過,在上游部分,受損較為樂觀,只有邊坡少數植被受到刮除,河床變動不大,山美社區發展協會前總幹事陽春梅表示,仍對達那伊谷抱持著希望,相信家園總有一天會恢復當初生機盎然的樣貌。受到風災影響,園區目前不對外開放,山美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安麗花表示,由於受損區域有限,並且考量到民眾生計問題,預計在明年將開放達那伊谷供遊客觀光。陽春梅表示,雖然達那伊谷受損嚴重,但還是會努力重建,因為達那伊谷是許多前人的努力,觀光園區和保育工作才如此成功。山美居民相信,達那伊谷仍有恢復的一天。 保留傳統部落文化,須靠族人共同重視與傳承。記者陳俊嘉/攝影

保留傳統部落文化,須靠族人共同重視與傳承。記者陳俊嘉/攝影

 

社區特色 居民推動

  除了達那伊谷溪的自然生態以外,山美社區的7個鄰也各有特色,其中第六鄰早在六、七年前就有進行蝴蝶生態復育,至今已有些許成果,並引起阿里山風景管理處的注意。一開始是鄰長楊媽媽和女兒楊詩韻,以及幾位好友純粹對蝴蝶有興趣,開始買花花草草吸引蝴蝶,慢慢有越來越多人看到成果,開始加入復育蝴蝶的工作。為了維持生態平衡,楊媽媽和社區居民們放棄購買外來花草,甚至跑到達那伊谷深山搜尋特定原生種植物,楊詩韻表示,社區居民為環境做的努力,完全都是靠著社區居民一己之力完成。除此之外,楊詩韻也希望透過改善社區環境,讓大家看到環境改變,進而整個山美社區都能投入蝴蝶生態復育,希望藉由鄰里之間的特色,再次打造出社區觀光第二春。

   除了第六鄰,山美村第七鄰以保存部落文化為特色。狩獵屋是鄒族氏族的精神象徵,裡面存放狩獵而來的戰利品以及供奉神明。目前第七鄰存有5座狩獵屋,仍保有部落濃厚的狩獵文化風氣,是極具發展潛力的部落特色。負責狩獵屋事務的楊英輝表示,少數民族的文化必須加以重視並發展,不然會慢慢凋零。除了第六鄰和第七鄰,尚有其他鄰里正在規劃其鄰里特色,例如第一鄰以山景著名色,配合種植花草,希望成為山美村的「部落花園」。

   由於受到八八風災影響,目前社區營造人力因為觀光產業凋零,而失去原本工作,目前社區大多數的人大都投入勞委會的短期就業計畫,使得社造工作暫時擱置。但第六鄰與第七鄰仍然有小規模持續進行特色營造工作,待明年一月政府補助撥款下來,會更大動作進行社造工作。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8.03.13

中正E報

加入時間: 2008.03.13
4,507則報導
2,180則影音
569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嘉市新氣象 西區大發展

2024-04-15
瀏覽:
10,278
推:
18
回應:
0
2:58

傳統手工製香 堅守文化價值

2024-04-15
瀏覽:
3,363
推:
1
回應:
0
2:50

人間月老 媒那麼簡單

2024-04-15
瀏覽:
3,157
推:
3
回應:
0

守護傳統建築 竹崎鄉土角厝文化

2024-04-08
瀏覽:
5,381
推:
1
回應:
0

鵪居樂業 納入法規後的鵪鶉產業

2024-04-08
瀏覽:
4,703
推:
1
回應:
0
2:59

獨劇特色 訴說台灣故事

2024-04-08
瀏覽:
5,998
推:
5
回應:
0

手繪看板師傅 一筆一畫的電影世界

2024-04-01
瀏覽:
3,526
推:
0
回應:
0

齊聚圓環!屬於嘉義的民主文化

2024-04-01
瀏覽:
6,575
推:
0
回應:
0
2:57

找尋朴子的醫療文化之路

2024-04-01
瀏覽:
10,308
推:
2
回應:
0

番路彈藥庫 舊址活化資源回收場

2024-03-25
瀏覽:
5,397
推:
1
回應:
0

達那伊谷 新希望與努力方向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