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勞動契約未必解決假承攬疑慮 學者建議應立法規範

2020/03/02 19:01
2,27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台灣現今許多外送平台興起,對於由外送平台所衍生出的假承攬、真雇傭疑慮,勞動部實施了「勞動契約認定指導原則」希望能提供勞雇雙方檢視勞動契約的關係。但是此原則的實施是否能真的解決假承攬、真僱傭問題,學者表示有很大的疑慮。

中國文化大學勞資系教授謝棋楠表示:「永遠沒有辦法解決真僱傭、假承攬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可能不能用一個指引就完全解決問題,要先研究它商業模式的運作,還有勞動力提供的關係的運作,再來做界定,現在是不是成熟了,而且實證了沒有。可能有的還在磨合試用期,所以這個問題應該不能直接用這個指引來解決這個問題。」

謝棋楠也指出勞動契約認定指導原則只是一個原則性的規範,目的是希望遞送平台業者能夠多多認識這些勞動契約在我國是如何認定。但是此原則的實施也依據不同單位有不同的觀點,謝棋楠:「不同的行政機關需要認定的應該是不一樣的。那勞工行政主管機關是介於保護勞工的觀點,希望認定為僱傭契約然後加以保護。經濟行政是希望主管機關讓這個平台能廣泛運用。勞動部制定的勞動契約認定原則對於勞資雙方及政府是否有實際上的幫助,謝棋楠表示是有幫助的,若是業者要認定是勞動契約時,即可以此原則來認定,這樣一來就能夠限縮範圍,是對勞動部來提供業主參考,做一個行政指導很好的方式。」

謝棋楠也表示,希望線上平台業者的法務以及人資人員應該要去思考如何設置一個運作模式,一方面不會違反勞動契約認定指導原則,另一方面業界也能夠順利推廣營業,取得平衡。謝棋楠也期望立法院能夠立成一個完整和周延的法律來規範和避免雙方或多方的爭議。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鄭舒雅 採訪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