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洞再造 重現抗日保台精神
【記者何承霖/彰化報導】
1895年是台灣歷史的轉捩點,《馬關條約》的簽定使台灣所有權落入日本人手中,有志之士起身抵抗日軍接收。自古便是南來北往要道的彰化,就曾在八卦山發生大型會戰,也成了之後全島淪陷的關鍵戰役。為紀念此次戰事,並讓民眾了解甲午戰爭到抵抗日本接收的歷史紀錄,「1895八卦山抗日保台史蹟館」以教育意念為目標,以封閉防空隧道改建,在九十七年十二月開館揭幕。
史蹟館共分為兩個區塊,前半段為增建的展覽空間,後半段則利用原廢棄的防空洞改建而成,讓民眾可以在參觀過程,體驗於防空洞避難的感受,遙想當年因戰爭而起的時代劇變。展覽呈現方式以展板、影音為主,並加入與遊客互動的簡單問答。隨著遊客踏入磚造裝飾的路口,走過的每一步都象徵歷史的演進,從清朝的衰敗、割台事實、到民眾起身抗拒日本接收。已重新防空洞裡,大大小小的展板,寫滿數場戰役的慘烈經過,以及那些藏在戰事之後的無名英雄,配合隧道給人的壓迫感,彷彿回到那個台灣島民為自己而戰的激情年代。順著防空洞往上走,最後由八卦山戰役的詳細介紹,以及眾多文史工作者的歷史講述,作為整個展覽路線的終點,而遊客可直接從出口前往八卦山風景區參觀。
其實史蹟館的前身防空洞,原本是國民政府在遷台後,因應當時緊張的兩岸關係,自1951年到1979年興建而成「八卦山地下防空坑道」,但完工處於封閉狀態,直到1995年才經由現任彰化縣長卓伯源的指示,以戰爭史蹟館園區的概念,賦予八卦山大佛風景區新的遊憩主題。彰化縣政府城市暨觀光發展處觀光行銷科科長陳詔慶表示,縣府自95年開始籌辦這項空間改造計畫,期望透過小空間展示喚起八卦山戰役的記憶,同是活化原本廢棄的場所,導入戰後和平紀念的教育意念。民國九十七年二月完成「乙未保台和平紀念公園」,該年底「1895八卦山抗日保台史蹟館」也如期開館,其中史蹟館由彰化縣觀光志工隊負責導覽工作。志工隊隊長邱麗琴說:「平時我們輪流擔任解說與導覽服務,夥伴們都是對彰化的觀光產業有極大熱忱。」。
抗日保台在台灣各地引發戰事,而又稱為「乙未抗日之役」的八卦山戰役,日軍突破前往南台灣的路上據點。當彰化以北敗退的士紳於彰化城集合,知府黎景嵩募集彰化士紳合組「新楚軍」,並向南部指揮劉永福調撥軍隊,計畫在彰化與日軍一戰,於八卦山上設立砲台。日軍首領能久親王據說在巡視大肚溪沿岸時被砲彈給炸傷,此事加速日軍的進攻步調,三天後渡河向八卦山砲台開戰,在武器與人力皆相差懸殊的情況下,義勇軍失守八卦山,日軍等於直接佔領彰化城的軍事據點,隔天彰化城淪陷,八卦山之役結束。來自大陸的參觀人員聞黎明表示:「大陸比較了解大型戰役的始末,能有這類介紹地方戰事的史蹟館,像是在幫我們補課。」
完工近一年的史蹟館,平均每月參訪人次為在1500~1700人左右,或許是館址藏身在文化局的後方,參觀人數一直無法提升。不過彰化縣政府城市暨觀光發展處代理處長陳君瑞表示,像史蹟館這樣屬性的展覽空間而言,不能單以遊客的旅次多寡去評斷它的價值或意義,以在地的環境來結合歷史事件及景物,以展示及歷史演繹的手法喚醒遺忘的八卦山歷史,這樣的手法應更值得推崇。為了更提升史蹟館的展示內涵,並增加遊客參訪互動及臨場感受,縣政府計畫再投入七百五十萬元左右的經費,擴大場館、增加展示內容、加入實景展示、遊客互動體驗及出入口意像等等,屆時民眾將更可從史蹟館內種種不同型態的資訊呈現,來體驗為自由奮鬥的抗日保台時代。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