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鹿港武廟新塑文衡聖帝 工藝匠師陳宗蔚泥塑神像

2020/02/19 12:22
5,909次瀏覽 ・ 45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林明佑/彰化報導〕鹿港鎮公所為保持有百年歷史以上的武廟文衡聖帝神像,特聘請在地工藝匠師陳宗蔚新塑一尊與開基文衡聖帝同樣尺寸的神像,以便日後舉辦神明賜福踩街活動時,能夠由新塑的神像代表出巡。

照片

陳宗蔚自小接觸寺廟文化,初期用自己的零用錢買黏土、陶土來捏塑神像,後來自己探索,曾向嘉義泥塑匠師張瑞益學習泥塑神像,之後再加入傳統藝術保存者傳習計畫,拜師人間國寶粧佛大師施至輝門下,也是其首位外傳弟子,學藝四年結業。

照片

有趣的是張瑞益的泥塑為福州派,而鹿港的神像雕刻與粧佛皆屬泉州派,陳宗蔚學習了兩大門派的工藝,相互運用;鹿港鎮長許志宏為保存武廟開基文衡聖帝神像,特請陳宗蔚新塑一尊同樣規格的神像,由於早期開基神像即為泥塑,目前已是稀少工藝,陳宗蔚恰是鹿港唯一會做泥塑神像的匠師,自然負起重責,目前已在武廟展開胚體形塑的工程。

照片

陳宗蔚表示,泥塑神像比木雕神像的工藝要繁複甚多,包括要從培養土開始,一般陶土太乾淨,不適宜泥塑,必須自己調配填土,曬乾變成土塊,之後再打碎澆水,再曬乾..這樣的程序要重複20次,才能培養出可以雕塑神像的土,而以武廟文衡聖帝的2尺2來計算,大約要使用6公斤的土。

泥塑一尊神像的時間與工序,陳宗蔚指出,在胚體完成之後需要 2至3週的陰乾,再進行胚體研磨打底,以及表上棉紙加水膠,全部完成之後才開始按照粧佛的修光、開臉、打底漆、細研胚體、盤線、安金化色,到作神帽、植鬚、安龍球、製神器等等步驟,所以是比木雕繁複,所費的時間也比較久。

古諺有云:「一紙二土三木四石五金」,指的是排行愈前面的原料,藝術價值愈高、入神愈快愈靈驗。現今,傳統的紙塑神像工藝幾近失傳,緊接在後的就是泥塑工藝。泥土在塑型前是柔軟、可揉捏的,陰乾完成後的泥塑神像卻與木雕神像一樣堅固、利於保存,可流傳久遠,例如隋代的泥塑神像可以保存至今,其技術關鍵便在於匠師必須掌握好泥土的濕度、陰乾速率與收縮比等條件,以利在土材轉硬前完成雕塑工作。

鹿港鎮長許志宏表示,武廟新塑文衡聖帝,另外也請來同在桂花巷藝術村駐村的藝術家陳俊位老師來製作神明的座椅,陳俊位曾以作品「湛藍.染凳」榮獲德國紅點設計獎(Red dot design award)肯定,擅長木工座椅,相信兩位匠師的合作,能夠為鹿港工藝寫下新頁。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