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牛藝傳情展 畫出濃濃人牛情

2009/12/09 02:25
2,531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曾凱佩/台南報導】

  牛勤儉、認真的性格一直被認為是台灣人的縮影,藝術家吳攀爵將牛與人、鄉村與人之間的情感帶入畫作,透過畫作傳達以前農業社會的種種縮影。於十一月二十八日至十二月二十日在台南生活美學館第一展室,展出「牛藝傳情社區藝術巡迴展」。

  展品當中,每一幅畫都充滿著濃濃的鄉村之情,台南生活美學館志工陳毓美感嘆地說:「牛現在已經很少見了、畫中有些東西現在根本看不到。這些畫繪出50 幾年前的農村現象非常難得」牛在以前耕作的農民心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不只是功能性的用途之外,還有更深一層的情感,雖然吳攀爵並沒有與牛有過非常深刻的 接觸,但他解釋:「我就想把那時候的情景畫下來,把生活在那個時候的人與耕牛的互動、那種特殊畫下來。」這些帶有濃厚鄉村氣息的畫作,已至許多地方巡迴演 出,所到之處,總是引起觀畫者內心的澎派之情,民眾彭女士懷念起以往的歲月,不禁感慨地說:「以前農業社會沒有牛不行,人跟牛之間就培養出很親密的關 係。」對以前的農人來說,牛具有人性,不但會哭也會笑,彭女士指出,以前小時候常常在耕作後的休息時間跟牛聊天,而牛也會點頭,彷彿聽得懂似的。生活美學 館館長林案倱說:「從國小三、四年級開始跟牛相處,靠著牛搬運勞累,才有辦法賺錢養活自己。」而許多人不吃牛肉,因為對他們來說,牛就是最好的朋友。

照片

吳攀爵畫出古早年代人與牛那份密切而深厚的情感。記者曾凱佩/攝影

  藉由畫可以保存、流傳給後代的特性,吳攀爵也希望透過描繪前人的生活情景,讓後輩對以前生活的艱苦、農人的精神,更加銘記在心。以往大部分的人,都將台 灣人比擬台灣水牛,有著勤儉、吃苦耐勞的美德。然而,現在年輕一輩的族群,多半沒看過牛,甚至還有把小羊看成小牛的經驗,數學系阮姓學生表示,畫作中可看 出以前農人與牛,已經不再只是工具、幫手或者只是人與動物之間簡單的關係,但反觀自己與牛,卻已經毫無關聯。以前的人,在食糧不足又要養活一家人的情況 下,過著節儉、努力奮鬥的日子,但現代的人多半沒經過這樣的年代。彭女士說:「現在那種台灣牛的精神在年輕人身上已經較不常見了。」由於現在人極少有機會 與牛接觸,要體會牛隻無怨無悔、犧牲奉獻的態度,較以往困難。

照片


「打拚漁夫」這幅畫作背後隱含著吳攀爵父親的孝順之情。記者曾凱佩/翻拍自98牛藝傳情社區藝術巡迴展專輯

  吳攀爵之畫作筆觸細膩、內涵情感動人,被譽為在19世紀於法國興起,強調以寫實手法表達自然外貌的「巴比松畫派」作品。每幅畫底下皆題有一則打油詩,則 是展品一大特色,吳攀爵解釋,由於從小就愛看歌仔戲,所題的詩雖然白話,但許多人都覺得非常有意思。更重要的是,每首打油詩裡都內含著一段故事或笑話。 如:「打拚漁夫」背後隱含著吳攀爵父親在他祖母臨終之際,特地買回一尾虱目魚,就為了讓喜愛虱目魚的祖母能再嚐一口虱目魚的美味。「新婦」畫中的女子,則 是被小男孩不斷以「腰束、乳博、尻穿大模」<註一>形容她,但新婦聽不懂台語,以為這些話是在取笑她,憤而將男孩帶至吳攀爵面前要求男孩道歉。但是在吳攀 爵解釋這句話乃是稱讚她之意後,女子才開心地離開。

  或許比起專業畫家的作品,這些畫作還不能稱為上品,但透過吳攀爵對鄉村生活純真的筆觸,能夠看見真誠、自然以及以往樸實的生活情趣。在牛年的尾巴,一同來體會在古早時代人與牛隻之間有過的濃厚感情。

<註一>「腰束、乳博、尻穿大模」意指女性腰細、胸部大、骨盆也大,在生小孩方面有較大的優勢。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