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岸的麻辣老獅—三芝金獅團的古今與未來

文字-A A +A

 

背景與現況

日治時期,一批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創立了三芝金獅團。三芝金獅團已有九十年歷史,是三芝地區歷經最悠久的獅陣。當時屬於農業社會,早上種田晚上回家沒別的事,村民組團開始學習舞獅。過程中除了能鍛鍊身體,獅陣也算是一種地方自衛團,可以抵抗強盜的欺凌,利用練習舞獅,凝聚彼此的向心力。

目前,獅陣已成為廟會中助興的表演,獅舞大多偏重武術性的表演:其演出方式由獅子帶領拜神後,開四城門、十八般兵器表演、打空手拳,接著由獅子表演獅舔尾、獅翻身、煞獅、殺獅、獅旦表演等,最後是兵器對打與陣式演練。

 

台灣廟宇的神祇每年都會在其「轄區」內出巡一次,以保佑四境平安、風調雨順。而其中必有各種「陣頭」護駕,金獅團的獅陣就是其中之一。每年三芝福成宮出巡淡水所有獅陣皆會幫忙出隊,過程除了鍛鍊身體,還能更認識同在獅陣的其他朋友。

 

以前的金獅團人力較充足,一年中出陣頭的次數比較多,那時候是因為賺錢或他人要求。隨著世代的改變,團員漸漸老去,而年輕人也不太願意加入老獅陣,讓目前的金獅團比較少出陣頭,但團內向心力仍相當強烈,彼此心中都堅信著團內供俸的神明—白鶴仙師,也熱愛著舞獅這項傳統文化,出隊的目的也轉為自身興趣及講義氣的相挺。平常來到金獅團總部,可能不見幾個人影,因為他們早已熟習了舞獅的技法,不需要特別練習,但只要有表演,團員都會放下手邊工作,一同協助。

團體組成

 

三芝金獅團成員包含一位團長(年事已高,由會長代理事務)、二位會長(江文章、江興福),和其餘團員,共約二十人。成員多是利用上班空檔參加金獅團練習,也因為工作緣故,不一定每次都偕同出團。

 

會長與團員訪談

 

三芝金獅團的會長(江興福)從13歲開始學習舞獅,每次跟著金獅團一起受邀出巡表演都很享受廟會熱鬧的場合與氣氛。雖然跳舞獅很累,但他把這個當作訓練體力的一種方式。

媒體常常報導不良少年參與陣頭打架鬧事的新聞,讓外界普遍對於參與廟會、跳舞獅的人抱持著負面看法,而這也是很多年輕人不想參加的原因。但會長說事實上並不是如此,三芝金獅團創立這麼久從來沒有不良示範,團內也有規定團員不能打架鬧事,每次出隊就是拜廟、打武術、打拳等等,一切都很正派。

現在參加的年輕人越來越少,而團員年紀越來越大,會長很擔心這個已有九十年歷史的金獅團會消失,因此積極的尋找出路想把這個文化傳承給下一代,希望能與三芝國中合作,每週開一到兩節的舞獅課程,讓三芝的青年們有機會學習這項傳統技藝。

 

除此之外,我們訪問到一個從小看著金獅團長大的團員—樂樂。樂樂告訴我們金獅團對他來說是他的家,從幼稚園開始因為父親及哥哥出陣頭而沒辦法照顧他的關係,就一起跟著出隊,但因為人們對陣頭總抱持著不良少年聚集地的刻板印象,讓樂樂在年幼時期常常遭受嘲笑與排擠,直到長大以後,人們也因為看到團內並沒有打架鬧事的情形才逐漸改觀。當時的樂樂選擇無視這些霸凌,其實支撐她走過這段日子的力量就來自金獅團,他形容著團內溫馨的氣氛,那種一起熱血的出陣頭後,聚在館所吃燒烤的幸福,覺得這也沒什麼了吧!

金獅團的跳法

 

臺灣的舞獅種類有地域差異:以新竹為界,北部為開口獅,南部為閉口獅。開口獅因獅頭口部以篩子做成,又稱敢仔獅;閉口獅因獅頭口部似飼雞竹籠,又稱雞籠獅。現今臺灣由於交通便利,舞獅的南北之分已不再明確。

舞獅的舞法可略以「十八洞技藝」概括:請金禮、四門、七星、八卦、咬腳、咬蝨、睡獅、翻獅、過橋、咬水果、馴獅(殺獅)、桌上及桌下功夫、桌上探井、獅切血(救獅)、搶金錢(賞紅包)、咬青、接禮、拜廟。

金獅團的舞獅為開口獅,舞法以「打獅節」為主,共有十八節。此十八節包含:獅咬腳、獅咬蝨、睡獅、獅翻身、 踏七星、踩八卦、獅過橋、殺獅、救獅、桌上功夫、桌上探井、 獅切血、咬水果、搶金錢、咬青、獅接禮、拜廟、四門到底。

出巡表演

三芝金獅團固定每年在三芝福成宮出巡時出隊表演,此外,也會不定時的參與其他宮廟出巡,與其他陣頭一起演出,例如今年參加了台北霞海城隍廟和大龍洞保安宮出巡。

社會意義與展望

 

舞獅在古代與現代的社會功能有些許差異。古代舞獅可作為宮廷餘興節目或農務閒暇的娛樂活動,既能強身健體、酬神慶賀,與武術結合更能增進一般民眾習武風尚。在古代臺灣,舞獅可凝聚鄉村民眾向心力,共同抵禦外侮,克服腐敗官僚疏於管轄社會治安的困難。早期臺灣人認為舞獅能夠招福辟邪,驅鬼逐疫,與舞龍技藝一同出現於各式民俗節慶,具有安定人心的作用。

 

現今的舞獅則專事節慶,逐漸失去農忙娛樂、鼓勵習武的功能。現代社會的舞獅活動多出現於廟宇儀式,在神祇誕辰、農曆新年、太平清醮(祈求上天保祐)、開店誌慶尤其常見。如今民眾娛樂管道多元,舞獅已非主要休閒活動,且在媒體渲染下許多人對學習舞龍舞獅的子弟產生負面聯想,舞獅這項傳統技藝逐漸沒落。

 

三芝金獅團的團員們擁有正當工作,利用工作之餘學習舞獅技藝鍛鍊體魄,為推廣舞獅技藝的正面典範。

 

現代資訊科技進步,全球化蔚為風尚。由全球化掀起的流行風潮席捲全世界,往往對各地傳統文化產生衝擊。某些傳統器物、技藝或習俗與國際潮流接軌,兼容並茂,例如米食製作成米漢堡、布袋戲融合現代影劇;其餘傳統的在地特色卻遭受大眾文化排擠,黯然消失於本應多元並濟的文化舞台。舞獅技藝隨著傳統宮廟活動減少而逐漸消弭:以三芝金獅團為例,一年出團次數若可達三次已是罕見「活躍」。各地獅團一一解散,目前各獅團之間更需相互合作,四處奔走配合。

 

截至目前,新北市文化局等地方行政單位,為保留在地傳統文化,積極舉辦舞獅比賽推廣舞獅文化。以新北市泰山獅王文化節為例,2018年社會組參賽隊伍有臺灣文揚龍獅團、新北市體育總會龍獅運動委員會、基隆長興呂師父龍獅團、大鵬龍獅戰鼓團、新竹聯豐龍獅戰鼓團、鴻德醒獅傳藝坊、臺南雄威館、基隆海事進修部等;同榮國小、埔墘國小、乾華國小、成洲國小、大鵬國小、三芝國小、修德國小等隊伍亦參與少年組競賽。透過教育體系與社會場域紮根,臺灣各地文化機構志在保存傳統文化。

 

舞獅文化目前雖面臨沒落危機,但若能積極與地方文化單位合作舉行活動、接觸大眾媒體提升曝光度並增進形象,或者與現今流行文化趨勢適度結合,進行文化涵化,甚至雜異化(產生新文化),相信舞獅技藝可以開創出現代新氣象,躍上國際舞臺發光發亮。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9.12.16

Gold Lion

加入時間: 2019.12.16
1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尚無內容。

北海岸的麻辣老獅—三芝金獅團的古今與未來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24篇報導,共12,789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24篇報導

12,789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