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啤酒廠百週年 古蹟活化變數大
NS:工人整理啤酒的聲音
標一:建國啤酒廠 成文化園區變數大
OS:一箱箱的啤酒整齊地堆疊在工廠內,工人們整理著啤酒瓶,這是建國啤酒廠每周的例行工作,原本大眾將有機會走進新建的文化園區,親眼目睹啤酒的製作過程,現在卻可能無法如願。
記者 吳昕晨:「位於台北市建國高架橋和八德路口的建國啤酒廠,今年適逢建廠一百周年,原本與台北市政府簽訂都市計畫合作協議,要在未來改建成文化園區,不料現今雙方談不攏,造成無限期延宕。」
標二: 日治時期興建 見證台北歷史
OS:建國啤酒廠又稱台北啤酒工場,建於民國八年,前身為高砂麥酒株式會社,是台灣第一座啤酒廠。
台北啤酒工場理事長 趙銘圓:「建國啤酒廠的一個發展史,當然同樣地,它也是整個台北市的一個發展史。」
OS:民國34年台灣光復後,高砂麥酒株式會社改由台灣省專賣局接收,在那個戰後嬰兒潮的年代,台啤更成立建啤托兒所,讓在工廠工作的婦女可以在休息時間育嬰哺乳。
台北啤酒工場理事長 趙銘圓:「我們的幼稚園的部分是從,總共有18屆,到民國58年結束,就是因為戰後嬰兒潮,嬰兒潮完了以後,比較多的人生育。」
OS:在日本文化的影響下,日治時期更成立棒球隊,而這個傳統也延續到台灣光復後,以凝聚員工之間的情感。
台北啤酒工場理事長 趙銘圓:「因為日本人他們本來就喜歡打野球,我們是稱棒球,所以在那個時候,(早在)日據時代其實就有,已經有一個,廠裡面就有一個棒球隊的雛型。」
標三:隨時代潮流衰退 轉變成精釀工廠
OS:1987年台灣開放外國啤酒自由進口,結束了菸酒專賣的形式,2001年台灣加入WTO後,更讓台灣人在啤酒上有更多選擇,而建國啤酒廠也在這波汰舊換新的潮流下,逐漸於歷史洪流中衰落,最終在兩年前正式成為精釀啤酒廠,目前僅生產少量啤酒。
台北啤酒工場場主任 邱金生:「本來這個廠最高產量,年產量是一千兩百萬打,一年可以做一千兩百萬打,那到現在,現在我們已經改成精釀工廠,設備就變得很小,小量多樣化,它的年產量初步估計,大概一年剩下十萬打。」
標四:成為市定古蹟 朝文化園區發展
OS:1999年,行政院針對建國啤酒廠的保存事宜,提出三大結論,除了要維持少量生產線,結合產業與文化觀光,還要對具有文化資產價值的生產機具,給予完善設計與保存。
2000年,建國啤酒廠正式成為市定古蹟,在經過多年協商後,終於在去年與台北市政府簽訂都市計畫合作協議,預計將建國啤酒廠,在維持少量生產的前提下,打造成啤酒博物館,結合歷史性與體驗性等教育觀光功能,打造成新舊融合的文化園區。
CG 行政院1999年「研商建國啤酒廠保存事宜」會議討論結論2:30-2:44
標五: 台酒市府喬不攏 都市計畫案延宕
OS:而現在,因為雙方協調無果,造成都市計畫案推遲,位在建國啤酒廠附近的台北科技大學,近期更有意要使用部分啤酒廠土地,作為校地使用,為此台灣菸酒公司也特別舉辦說明會,希望能讓更多人聽到他們的心聲。
台灣菸酒公司資產營運管理處處長 洪明志:「都市計畫也經過台北市都委會通過,內政部都委會審議了,現在就是因為細節跟台北市政府這邊還在協商。希望能跟市府有所突破啦,讓台北啤酒工場能作為我們一個啤酒產業的永續保存經營的地點。」
標六: 台灣啤酒發源地 盼大眾親自走訪
OS:即使現在外國啤酒大量引進台灣,但是台灣啤酒仍然擁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也期盼作為這個熟悉味道發源地的建國啤酒廠,在不久的將來,大眾能夠有機會走進新建好的文化園區,親自體驗這個台灣特有的啤酒風情。
記者郭佳欣 吳昕晨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