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顯易懂 與民眾溝通
緣由:報導「淺顯易懂 與民眾溝通」
時間:108年9月5日(四)
地點:台北市
音樂: 創用 CC by 世界音樂鋼琴 Beautiful Piano Musi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Im11-0JRdM
參考資料:
1 經濟部水利署
口白:
照片
在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的過程
水利 水土保持 工程師 如何利用
淺顯易懂的方式 與民眾溝通
也是一個 需要思考的課題
那 水利署 面對極端的氣候
我們的看法是說
以前 計畫性的治理
或是所謂 計畫設計的流量
或是計畫性的 治理的部分
這可能要 做一些的檢討
因為 所謂計畫性治理
我們用 頻率年的概念
他能不能 讓民眾很了解
因為 我剛剛講的嘛
過去的事情 未來不能複製
當降雨的資料 或是洪水的資料
不斷的 在突破的時候
你用 頻率年的概念
是不是能讓民眾 有更好的 安全意識
而不是... 還是說 讓民眾有更多的懷疑
這個 我們也在反思
那反而是說 我用比如說 是
一天的降雨 像我們這個
流域綜合治理計畫 大概保護的標準
就是10年的保護標準 25年不溢堤
但是我們算一算的話
大概就是差不多是250(mm)到350吧 對不對
有一些地方 將近於400(降雨量mm 毫米)
那假如說 我們把它換算成 比較口語化
我說 我要保護的是 一天 能抵抗
一天下雨超過 300毫米左右
那民眾可能會更容易知道
但是這裡面 再進一步深入談的話
要去 談一個事情
那300是24小時 300 還是 6小時 300
還是 這個4小時 300
這個 就不一樣了
迴歸分析 是我們工程師的工程術語
要去 求取某一個
我的 所謂的 設計標準的時候
我的用法 但是這個用法是不是
再來對接說 我跟社會的 對話的方式
我認為 這個部分
可能我們工程人或是
水利人、或是水保人
要去思考的 一個問題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