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京西太平鼓  鼓鼓聲聲求太平

2009/11/26 19:39
3,551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靜報記者 林怡蓁/台中報導】「咚!咚!咚!」一群人一手拿太平鼓,一手拿鼓棒,敲敲打打敲出悅耳的節奏,2008年北京奧運開幕式演出的「京西太平鼓」首次來台演出,六日晚上由太平鼓傳人高洪偉帶領弟子24人在台中縣清水紫雲巖敲鼓祈太平。

主辦單位「中華中道學會」從2001年起就以「北京文化」為主題,每年都會邀請具「京味特色」的文化藝術表演團體來台灣進行公益性演出。今年特別邀請「北京京西太平鼓」團隊,以「鼓樂聲聲祈太平」為主題來台演出,清水鎮文化背景濃厚,因此特別選在清水鎮的紫雲巖演出。

太平鼓以鼓作為樂器的舞蹈,擊打太平鼓是主要的伴奏。太平鼓是一種有柄,有環的圓形單面鼓,鼓面是用羊皮或牛皮紙做成,鼓邊上配幾個紅色絨球,鼓柄下端拴上幾個閃亮的小鐵環。左手拿鼓,右手拿鼓槌,可以邊打邊跳舞,也可以邊打邊唱歌。他們唱花、唱草、唱古代聖賢,也有唱衣食住行和節慶習俗。

照片

太平鼓自明代起在北京流傳,清初京城內外太平鼓極為盛行。而「京西太平鼓」來自京郊門頭溝地區,是老百姓在春節時一種自娛自樂的民間舞蹈,同時藉此祈願「求太平、追太平」。京西太平鼓傳承人高洪偉說:「太平鼓原是裹腳的老太太們因為太窮沒有鼓,拿著筷當鼓棒、扇子當鼓面敲打,但因裹小腳站不穩,扭來扭去的,因此變成現在的舞蹈。」以前太平鼓是婦女的娛樂,後來發展到少數男人也學會打太平鼓,高洪偉的父親高殿啟就是最早一批學鼓的男人。

太平鼓曾經在文革時被禁而落沒,高殿啟是少數幾位仍會打太平鼓的人。高洪偉十歲時,第一次看到父親打太平鼓,因而對太平鼓產生興趣,至今學鼓30年。由於父親病重,2006年高洪偉辭掉了鐵飯碗「首鋼」的工作,組織了京西太平鼓表演團。他掌握並傳承太平鼓的知識和技藝,覺得自己有責任把它發揚光大,在2008年成為第二批中國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京西太平鼓表演團成員由原先的2人發展到現今40多人,此次有24位弟子來台灣表演,成員裡最年輕的只有16歲。高洪偉的弟子夏瞱璠指出,她已經學太平鼓學了4年了,在學習過程中常因鼓摩擦到臉而受傷,「磨到臉都腫起來了,而且道具很重,手很容易受傷。」太平鼓是由羊皮製成,由於台灣氣候潮濕,在演出前特別用燈光烤一烤,呈現特別的景觀。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