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詩穎/台北報導】就讀政治大學企管系一年級的陳豫儒,今年七月參加了由願景行動工作網協會所舉辦的蒙古國際工作營,到當地孤兒院服務。她表示,「這次擔任志工的經驗讓我更了解蒙古。」
陳豫儒說, 自己國中就一直想參加願景的國際工作營,可是規定要滿十八歲才能參加,只好作罷。考上大學後自己再次看到工作營的網頁,又重燃那一股服務的熱忱,就決定去了。她說,「選擇蒙古,因為蒙古是一個地理上離自己很近卻又完全不熟悉的亞洲國家。」
志工團共有十九人,服務的地方是距離蒙古首都烏蘭巴托四十五公里遠的布汗市(buhug)。陳豫儒說,「在當地是以陪伴育幼院童和協助當地農民耕作,像是除草、澆水及採收等工作。」
志工們在行前就開始分組,每組負責不同的企劃,陳豫儒是活動組的,負責策劃當地孩子的暑期康樂活動和體育活動。她說,行前策劃活動其實遇到很大的困難,「因為志工們來自四面八方實在很難排在一起練習,很多活動都是到蒙古當地才排練的。」
「剛到布汗市和育幼院的孩子溝通時,是一件很挫折的事」,陳豫儒表示。蒙古的孩子很有個性,不太想理人,再加上當地的孩子英文能力普遍不好而自己又不會蒙古話,溝通不良讓她以為自己被討厭了。後來有一個英文能力還不錯的蒙古小女孩Jimbure,會找她一起玩,才讓她比較釋懷。
陳豫儒和她的組員共同策劃了「台灣DAY」活動,總共設計了闖關遊戲、帶動唱和戲劇。因為在當地煮東西不方便,所以晚上舉辦台灣食物派對讓蒙古孩子也能吃到台灣食物,品嚐台灣味。讓當地的孩子們可以更了解台灣,也藉此拉近和孩子們的距離。
體育活動方面,本來志工團要教的是躲避球。可是孩子們好像不是很喜歡,反而跑去玩足球。「剛開始有點難過,因為當地的孩子好像都不喜歡策劃的活動。」她說。後來發現其實是當地的孩子很直率,要或不要都會很直接表達出來自己就比較釋懷了。加上因為在足球比賽中需要團體合作,讓自己和孩子有並肩合作的機會。
到了當地另一個服務就是幫忙農務。陳豫儒表示,「當地的農作技術很簡單,就是播種澆水」而且蒙古的農田很大,不只志工要幫忙拔雜草其實育幼院的孩子也會幫忙除草。她說,自己也會趁這時候和孩子聊天拉近彼此的距離。
十四天的相處,孩子們變得和志工比較熟,自己也能夠和他們打成一片。陳豫儒說,離開的時候,孩子們都彌漫著一股不捨的情緒,她收到很多 孩子親自編的手環。而之前和自己不錯的Jimbure到現在都還有用MSN連絡。
陳豫儒表示,十三天沒洗澡的記錄,是在蒙古最令她印象深刻的事情。她說:「在蒙古當志工,與其說自己去服務,不如說在蒙古學習的一切豐富了我的人生。 」
延伸閱讀:
願景青年行動網協會
國際工作營
我在蒙古天氣晴 夏季農作國際工作營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