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溫四度下 文明的樣貌會如何?
文/林思吟(低碳生活部落格邁向哥本哈根青年志工寫手團)
這
幾年大家都可以感受到各種氣候異常的現象,該冷的時候不冷,該熱的時候不熱,或者溫度落差很大,颱風頻度和降雨強度,也都越來越亂。從1980年至今,全球平均溫度上升還不到1℃,然而,科學家預測,2055年全球平均溫度將上升4℃。在相差不到1℃的狀況下,我們已經明顯感受到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種種不便;而相差4℃,絕對不會只是把目前的狀況放大四倍而已。
2055年時…我應該還活著,到時候你幾歲呢?你的孩子幾歲?那時候的他/她正在經歷什麼樣的人生階段?又將面對什麼樣的資源匱乏與氣候異常?
熱帶雨林 恐將不保
英國學者Richard Betts說,全球均溫增加4℃,代表北極氣溫將增加15℃,全球海平面將上升1.4公尺。而溫度的增加對熱帶雨林而言,可能沒有太明顯的立即影響,但是溫度異常所引發的乾旱,只要乾旱時間夠持續某一段時間,就會毀掉整個森林。若按照這種局勢發展下去,一百年後熱帶雨林將被摧毀殆盡(至少83%的雨林將消失)。
有人在討論,人為大面積砍伐熱帶雨林和全球暖化相較,哪個對熱帶雨林破壞的影響比較大?答案是,兩個都很大;而且是互相長養的!這讓我想起在德國念書時,做過一篇大尺度的氣候變遷研究報告,有一本歐洲森林考古的書,探討了古羅馬時代與地中海型氣候的關係:地中海型氣候的特色,有粗略認知的人都知道,是典型的「夏乾冬雨」,作物的生長期無法配合雨季來生長,因此生長了許多較耐旱的植物;然而,在羅馬帝國時期(27B.C.-395A.D.)以前,地中海區域應該是更溫暖怡人的氣候。據推測,地中海區域當時的地景應該是大樹林立的茂密森林,森林的存在涵養了豐富的水源,也讓區域的微氣候更加穩定。
不過,隨著羅馬帝國的文化昌明與領域擴張,東征西討消耗了許多天然資源,尤其使是用木材來製造軍艦的數量之多,讓當地森林快速消失,也改變了當地的土壤環境與微氣候,逐漸變成現在的地中海型氣候。人為大量破壞森林不僅改變了地形地貌,也改變了微氣候,而微氣候的改變,更加使得森林不易再生長回來。
河南古名 意含大象
另外一個很有趣的氣候變遷例子發生在中國大陸。中國的河南省古稱為「豫」,根據漢字的造字原則,「豫」字像極了一個人牽著一頭大象。依照現在的氣候看來,大象生長於南亞與東南亞的熱帶地區,例如泰國或印度。而在數千年前,「豫」之所以稱為「豫」,是不是很有可能表示當時的氣候是適合大象生長的溫暖氣候呢?而且大象的數量應該還蠻普遍的,才有代表這個地方的可能。
當然,對於過去的現象我們只能推測,而且有時很難找到具體的證明。但局部的人為影響或者天然的氣候變遷,就已經可能造成明顯的環境變遷,更何況是工業革命後不斷加劇與加速現代社會呢? DIESEL兩年前做了一個很「酷」廣告,俊男美女穿著帥氣的DIESEL服飾,出現在已經快被沙漠化淹沒的萬里長城上、出現在已經變成熱帶叢林的巴黎鐵塔下、出現在海平面上升的里約熱內盧……,一旦這些現象都成真,你覺得我們的生活還有沒有辦法這麼「酷」呢?
作者簡介
林思吟,台大森林與德國弗萊堡大學環境管理雙碩士。參與過近兩屆氣候變遷大會「亞洲青年領袖氣候論壇」,曾協助中國的「植林與再造林」野外審查,最懷念尼泊爾與加拿大的森林及原住民。思吟在「邁向哥本哈根志工寫手小組」裏,主要負責觀察國際上森林碳匯與海洋保育的談判進展。
【參考資料】
REDD Monitor 17-Nov-09 "What would a 4°C warmer world mean for the Amazon rainforest?" by Chris Lang
【延伸閱讀】
《全球減碳 先學會抓漏》林思吟 2-Nov-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連爺爺雖被欺負 但我們不能就此氣餒》張楊乾 17-Nov-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