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百年聚落在大東 爭取文資保存

2019/11/12 14:04
5,079次瀏覽 ・ 4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4
檢舉

 

【記者 呂國洋、廖偉捷/台中報導】

走進台中市大肚里的大東社區,隨處可見泥屋殘瓦。古早味的街巷兩旁,除了大大小小的三合院,還有以泥石混著瓷碗紅磚,所搭建而成的房屋。這種就地取材的傳統建築方式,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土角厝。

照片

莿仔內的街景,巷弄兩側堆滿老舊器具。(攝影/呂國洋)

大東社區內有個舊稱為「莿仔內」的聚落,住在這裡的居民們大多姓趙。先祖在雍正、乾隆年間渡台,於大肚溪登陸開墾。當時為了防禦外敵入侵,先民在祖厝周圍種滿莿竹,因得其名。村莊內的三合院是以ㄇ字型層層包圍的方式搭建,與牆上開立的槍孔設計,都是防禦性的建築巧思,這種建築方式,也就成為這裡的房屋特色之一。早期莿仔內的居民多為務農,一踏進社區,除了土角厝、三合院這些傳統建築,角落裡先民們使用過的雙管單車、犁頭農具,都散落在這迷宮般的巷弄間。引領著我們一步步更貼近過去莿仔內的生活蹤跡。

照片

大東里長趙政宗正在解說房屋上的槍孔設計,是為站哨防禦外敵。(攝影/呂國洋)

然而,提及大東,最具代表性的還是被三合院層層包圍住的中心點,天水堂。天水堂是有著兩百五十年歷史的趙氏宗祠,追溯至祖譜源頭,是為宋朝的皇帝—趙匡胤。現今宗祠內供俸著的是趙氏第二十四代渡台開墾的列祖牌位,歷經數載,風吹日曬的梁柱已然斑駁,上頭漆身剝落的木頭建材透露著它的年代,就如同屹立不搖的宗祠,象徵著趙家人的凝聚力。

照片

莿在內聚落的中心點宗祠—天水堂,每逢年節許多後輩前來參拜。(攝影/呂國洋)

頂著日曬,疾步在街訪間介紹社區的身影是大東里的里長–趙政宗,今年五十歲的趙里長,四年前是大東社區的總幹事,從小就在大東長大的他,在接觸社造後更積極推動百年石岸修復,將被後人使用水泥覆蓋的鵝鑾石岸恢復成舊有面貌。除了石岸文化的修復,趙政宗也積極爭取將天水堂列入文化資產,有著豐富文化資產的大東社區,卻礙於與機關溝通上的不對等,以及根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的規定受限,若是劃入文化資產,現今居住的三、四十戶居民均須遷移,而遲遲無法順利申請列冊。事實上在文資處理當中,發生這種情況的個案不勝枚舉,趙政宗無奈的表示,目前能做到的,也就是盡力保存好宗祠,並持續努力向政府協商,爭取雙贏的回應。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