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聰賢延續台灣傳統燈籠
【記者林家瑞/雲林縣報導】燈籠在古代象徵吉祥、添丁的意思,更是在古代夜晚裡不可缺少的角色。位於北港朝天宮前的森興燈店,經五代傳承已有百年歷史,老闆林聰賢接手這項工藝也有三十年之久,延續古法製作,秉持傳統精神,以手工彩繪出華麗的圖騰。
林聰賢表示,當初並沒有打算接下祖傳燈籠事業,先是在外找工作,但有一次祖父接下了許多訂單,卻因為生病無法完成。他從那時候開始接下祖業,一做就是三十年,這些製造燈籠的手工技巧,都需要時間經驗的累積,而手工繪製的龍圖騰,更象徵著文化的傳承。
林聰賢從竹子慢慢削成竹片,再慢慢編製成竹籠,套上布紙,最後在上圖騰及文字,看似簡單的步驟,卻無法一氣呵成,每一個過程都需要嚴謹的手工技巧。林聰賢三十幾年來,已經為許多大大小小的宮廟製作燈籠,手工精緻獲得了許多住持的肯定,他的燈籠遍極了中南部地區的廟宇,有些人甚至大老遠跑來訂做廟會節慶的燈籠。
隨著時代的變化,燈籠圖騰開始多變,林聰賢認為,現在許多廟宇裡抬轎子的年輕人,為了突出自己的風格,希望把燈籠的圖樣改變成美女圖。但是基於對傳統的堅持,他覺得燈籠有其傳承意義,若是硬要曲解,他寧願不接這個訂單。
林聰賢表示,燈籠分為紙燈籠與布燈籠,現在外界普遍認為紙燈籠用在喪事上,布燈籠則運用在結婚、廟會祭典上,但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結婚也可以使用紙燈籠,燈籠是沒有區分的。林聰賢解釋,傳統手工與機器製作的燈籠,差別在於中國人的傳統習俗上注重陰陽左右之分,一對燈籠的圖騰,兩隻龍的尾巴方向不同;而機器製作的燈籠卻只是圖騰一致並沒有變化,這更顯示傳統燈籠的珍貴性。
對於是否將這項傳統繼續延續下去,林聰賢表示,由於兒子各有自己的工作及事業,他順其自然不強求。他也注意到小兒子對於繪畫燈籠的圖騰有天份,至於要不要接下祖傳事業,他認為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想法。目前,林聰賢希望這項工藝不要因此中斷,畢竟一項傳統工藝能夠傳承下來一定有它的道理。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