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ag循環二手袋 循環共享成為減塑基石onTV

嵌入:
文字-A A +A

近年來,「減塑」一直是眾人關注的焦點之一,然而隨手可得的塑膠袋仍然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根據統計,台灣每人平均一天使用二點七個塑膠袋,一個袋子的平均壽命卻只有十二分鐘。二零一四年台大青年發起了「Ubag二手袋循環計畫」,讓原本用過一次就被拋棄的手提袋,開展了不同的旅途。

Ubag志工林軒佑提到當初成立的時候其實很簡單,因為現在的消費的行為,往往會有很多一次性的袋子,他們在想可不可以減少店家提供給消費者一次性的袋子,或是讓民眾也可以養成自備購物袋的習慣,減少塑膠氾濫的問題。

 

便利平台連結社區 促進Ubag推廣

Ubag二手袋循環計畫,鼓勵店家成為二手袋回收站,並設立網路平台,媒合店家與消費者,讓民眾將家中閒置的二手袋捐給自家附近的商店,代替一次性塑膠袋的需求。全台目前已有超過一百二十個二手袋回收店家,每個月減少了將近四千個一次性塑膠袋的使用。

Ubag合作店家店長Rei表示,他們使用二手袋的比例大概有將近到百分之八十,幾乎都是用環保袋。他們滿開心的,客人收到了之後,相對也會回家把家裡的紙袋整理過再送過來,他覺得接受度真的非常的高,相信這個活動推廣應該是可以一直繼續下去沒有問題。

 

盼店家與民眾 建立自主循環機制

Ubag計畫不僅僅延長了二手袋的使用週期,更建立起了人與人之間的共識與互信。此外,Ubag今年十月將會推出更加便利的網路平台,給予店家與民眾直接的交流管道,期盼能樹立二手袋回收機制的自發性。

Ubag志工林軒佑希望在台灣的每個鄉、鎮、市,都會有至少一家他們的合作店家,讓這些袋子能夠不斷地在市面上循環。他們也逐漸地轉型為背後資訊平台的維護者,可能會變得讓人看不見,不知道他們的存在,但是這樣子背後可以造成更大的一個循環結構,這個或許才能對所有的志工達到他們最後的理想的目標。

他們的終極目標,是當每個社區都能建立起自主的循環機制時,這個社會不再需要志工的推動與協助。透過人與人建立起的信任與共享循環,讓環境生態與人類社會得以共生永續。

淡江新聞 黃子馨 李思瑩 採訪報導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2

加入時間: 2009.10.20

淡江大傳

加入時間: 2009.10.20
795則報導
795則影音
545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46

佛心月嫂送便當 20年不間斷送溫暖

2023-03-14
瀏覽:
1,811
推:
83
回應:
0
2:39

貓咪救援團 愛貓協會助貓找家

2023-03-07
瀏覽:
3,271
推:
15
回應:
0
2:11

廢棄校舍華麗變身 成為山城新亮點

2023-03-07
瀏覽:
3,338
推:
4
回應:
0
2:35

抗癌戰士鄭鵬舉為有機拓新道路

2022-12-20
瀏覽:
5,721
推:
2
回應:
0
3:09

不老小丑陪伴長者 樂齡活動自娛娛人

2022-12-20
瀏覽:
3,250
推:
8
回應:
0
4:47

破除障礙奮力向前的聽障球隊

2022-12-13
瀏覽:
7,477
推:
24
回應:
0
2:08

國產木材森入生活 負碳家具木藝美學

2022-12-13
瀏覽:
4,523
推:
26
回應:
0
4:16

惜食傳教士 節儉性格造就永續商機

2022-12-06
瀏覽:
5,881
推:
0
回應:
0
5:05

穿梭到京都 榕錦時光園區的前世今生

2022-12-06
瀏覽:
2,847
推:
19
回應:
0
5:34

共同復興即將失傳的傳統戲曲歌仔戲

2022-11-29
瀏覽:
3,117
推:
42
回應:
0

Ubag循環二手袋 循環共享成為減塑基石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76,944篇報導,共12,20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76,944篇報導

12,20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