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與路
This is a modal window.
【封面故事】河與路
採訪/撰稿:林燕如
攝影:陳添寶、柯金源、陳忠峰、張光宗
剪輯:陳添寶
沿著河川人類得以發展成聚落,聚落衍生出種種的文明歷史,然而以往拼經濟、拼建設的日子,讓我們遠離河川,現在回過頭,你期望跟河水如何生活呢?是被快速道路阻擋還是被高架道路阻擋,河水依舊亙古不變地流動,但是改變的人是誰呢?
我們的島節目
首播:2007-08-03 21:00
重播:2007-08-05 08:00
緣起:
這幾年來隨著環境意識的抬頭,任何的開發行為都必須要考慮到對環境的衝擊,這次所報導的高架道路專題,有之前就已經備受關注的北側環河快速道路,也有即將動工的特二號快速道路,兩條道路看起來各不相關,但都跟河流有關,過去我們仰賴河流運輸,現在對於河流卻有種疏離的感覺,我們現在對於河流的態度到底是什麼呢?
內容:
早上九點,福和橋下已經是熱鬧非凡,這裡有個全台北最大的菜市場,便宜的價格讓許多人都慕名而來,在這裡進出的人潮,就像是流水一般,不過隨著台北縣環河快速道路的興建,這樣的情況,也將有所改變。
快到中午,人群開始慢慢有散去的跡象,從菜市場的階梯往上爬,可以看到河堤的上方有兩排榕樹,這段綠色隧道就是中永和居民喘息的空間,不過在環河快速道路的興建過程中,這些榕樹很有可能會遭到砍除。民國八十九年開始動工的台北縣環河快速道路,是屬於大台北環狀交通路網之一,全長21公里,總經費341億元,從三重為起點到新店,沿著淡水河和新店溪左岸,預計九十八年底全線通車後,可以紓解中永和三重等地的交通擁擠問題。環河快速道路,沿線主要採高架設計,不過,福和橋到中正橋之間的路段,之前曾經因為中正二橋的關係,打算做九層樓高的高架道路,而遭到永和居民的抗議,幾番折衝之下,從高架變成了平面景觀道路,高架道路之所以會讓民眾反彈這麼大,除了景觀被切割之外,更多的恐怕是民眾對於高架道路所帶來的噪音、出入安全以及心理上的壓力都難以承受。
從高處往下看,高架道路就像是一條條的輸送帶,載運著各式各樣的車輛,來來往往通往不同的目的地,根據統計,在2007年五月份,包括剛出生的寶寶在內,我們平均每一個人就擁有0.89部汽車,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車輛呢?這是早期我們比較少顧及到大眾運輸這一塊,在進行運輸系統規劃的時候,也就多半都以開車的角度來思考,相對地也就變成好像在鼓勵大家開車,然而隨著公車專用道以及大眾捷運系統的開始運作,才讓民眾有了開車以外的選擇,可惜的是,政府雖然積極地在建設捷運,但卻缺少配套方案去鼓勵民眾搭乘。運輸是個重要的課題,我們一方面享受交通的便捷,另一方面又希望能保有自然景觀,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尋平衡點,切實的考驗了主管單位的能力,道路建設不是一種絕對的惡,
只是要有建設的魄力,同樣的是不是也要有拆除的勇氣呢?
韓國首爾市有著時髦的辦公大樓、擁擠的車潮,所有的條件看起來跟台灣十分相像,不過在繁華的市容裡,卻有一條看起來有點人工化的溪流,為首爾市民提供一處休憩的場所,它就是韓國著名的清溪川,之所以有名,主要是因為韓國政府拆除高架道路的決心,成為近年來提到河岸景觀與都市發展的重要案例,韓國政府也藉這個機會將清溪川納入觀光推展重點,做為首爾邁入文化城市的代表作。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每一條天然河川,都應該有它獨特的自然韻味,但是清溪川在倉卒趕工之下,無法呈現河川原有的路線,看起來比較像是筆直的水溝。
夜裡,燈火通明的清溪川,吸引許多首爾市民前來漫步,即使這繽紛的燈光舞台看起來有些虛幻不真實,不過至少首爾往前走了一步,而台灣呢?
在板橋南雅夜市旁邊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