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創造良性循環─原住民人才培育

2007/07/30 16:05
3,033次瀏覽 ・ 1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文/耕莘教基金會 執行秘書 鐘幼琪


時代在進步,環境在變遷,人們總是追求更好的生活,原住民也不例外。當社會整體環境進步,原住民部落的傳統生活也面臨改變,不再是自給自足、以物易物的時代,生活中的所有需求皆使用貨幣為媒介,為追求更好的物質,必須工作賺錢,而原鄉的就業機會愈來愈少的情況下,人口外移是必然的結果。原鄉部落沒有人,人全到了都市就業,後代子弟也不熟悉自己的文化環境,漸漸地就失去了原住民的文化傳統。

自原鄉遷移至外地工作的都市原住民,相較於身處原鄉環境,生存更不容易。從台北縣市的幾處原住民社區環境可以了解,由於教育程度不高,家長為在都市生活的高消費水準掙錢不易,多數從事於勞動力工作,工時長,沒有閒暇餘力關心孩子;都市原住民孩子學習成績不佳,家長又無力陪伴指導,在學習成就低落的情況下,造成中輟在外遊蕩的情形趨於嚴重;另一方面,這些孩子在都市成長,寒暑假才回到原鄉部落,缺乏母語及文化環境的涵養,對自身族群文化不了解,也產生自我認同的矛盾。相較於部落中的孩子,都市原住民的小孩在原鄉文化和都市生活的衝擊之間擺盪,其實更需要協助。

以上這些問題,讓我們反思,真正能夠改變部落的希望在於教育,除了兒童教育之外,原住民青年的培育、原住民婦女能力的建構更是重要。重視婦女能力,使原住民家庭教育功能更完整,進而能提升兒童教育環境,同時,也使婦女具備足夠的能量,更進一步帶動部落發展的主體性。原住民青年的培育,促使人才留在部落,帶動整體部落發展,進而創造部落產業提升,增加就業機會,使人才回流成為一個良性循環。

教育部原鄉活力教育列車共有19家基金會正為原住民教育在努力著,除了一般基本的兒童課輔、兒童營隊、青少年營隊外,尚有原住民部落生命教育志工訓練、原住民兒童音樂舞蹈教育認養計畫、原住民婦女成長團體及都市原住民平日課輔……等計畫。歡迎至各辦理單位網站查詢。

 更多相關文章:www.tiencf.org.tw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