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秉持「服務在地,連結世界天地」,努力讓我們的社區更美麗的服務思維,與國際方舟一同辦理東亞國家「分享生命、分享愛:服務身心障礙者的價值與實踐」陶成營與研習會。
雖然依依不捨,但為期6天的活動在充滿喜樂與感恩的氣氛下逐漸進入最後尾聲,於8/30(五)來自不同國家的啟智工作者、團體代表、講師等一行人,來到德蘭啟智中心一同參與閉幕式,更有天主教台南教區主教林吉男、臺南市政府社會局機要秘書陳金鐘、玉井區長陳新澈,與慈揚基金會執行長王玉飛、住華科技課長徐明峰、自由之聲台長陳順平等人陪同,讓整場活動更加美滿。
本次活動是德蘭與國際方舟在2019年的重要盛事。去年陶成營在日本舉行,今年移師到台南,而今年八月又適逢國際方舟創立55週年,因此本次活動選在台灣舉辦,更顯得意義重大與難能可貴。
這次除了有來自台灣的啟智工作者,也有日本、菲律賓、孟加拉、中國等團體代表;比利時講師、美籍翻譯人員,與來自法國的陶成營神師陸友望神父共同參與。啟智工作不僅是愛的服務,也需要專業投入。啟智工作團隊平日默默付出,面對長期的服務需求,身心內外皆消耗快速。
有鑑於此,現今在35國家、世界五大洲投入147個社區服務的國際組織方舟與德蘭同心協力,邀集一樣有心深耕心智障礙者參與社區生活的啟智工作者同聚一堂,克服語言困難彼此交流、學習。
放眼台灣,這幾年啟智服務工作雖然持續提升,但是心智障礙者社區居住服務量的成長速度卻顯得相對緩慢。為了讓從事心智障礙者社區生活與居住的相關人員獲得交流與學習的機會,德蘭向國際方舟積極爭取本次活動在台灣舉辦。 如此安排除了要肯定台灣相關單位的長期投入,另一方面也是讓大家有機會可以重新檢視國內外與服務單位對於心智障礙者在社區生活與居住的整體樣貌,而在未來又如何從自己身邊做起,開創更友善的社區。
活動分為兩個梯次:第一梯次與會人員為「從事社區居住」的中級主管或第一線工作人員;第二梯次參與對象為啟智單位主管。希望透過這次的國際交流,讓身心障礙服務者與機構主管認識服務與價值的重要性;此外,透過小組分享,更能讓工作人員探索自身的服務價值,進而實踐內心的理念。
這次除了廣邀了東亞地區超過共30個啟智相關單位共襄盛舉,更特別請到持有社工碩士學位,並於「國際方舟」擔任人員培訓多年的比利時籍Christine Bruggeman女士、法籍精神導師陸友望神父(Pierre dLB)及台灣啟智資深前輩陳寶珠老師,在他們三位的帶領下,與會人員一起針對「服務價值與實踐」進行交流,並將重點放在方舟的四項價值:「寬宏、專業素養、互相、外展」上,是有感於身心障礙的服務理念與價值雖然無形,卻又對服務現場影響深遠。同時,啟智工作著重對人尊重的服務價值,需要在每天面對服務挑戰時,依然保持服務的核心理念與初衷。
除此之外,啟智工作需要多面向的專業養成與累積;又要在服務需求壓力下長時間投入工作,實在頗有難度。因此除了保持初衷,更要有專業技巧來輔佐;此外,如同德蘭啟智中心的楊美華主任所言,四項價值中的「互相」其實也是種慷慨,就像大海能容納百川一樣,服務身心障礙者時除了給予、適時聆聽他們的需求,也要懂得接受,才不會像失衡的翹翹板一樣,只偏向其中一側。
有鑑於聯合國已於2006年通過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CRPD),我國也於2014年通過CRPD施行法,其中第十九條指出:障礙者有權利選擇在哪裡居住以及和誰居住,但台灣目前針對身心障礙者的補助與服務相關配套措施有限,在落實身心障礙者的「社區生活與獨立居住」,特別是「社區家園」上,始終沒有明顯進步,根據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聯盟的資料顯示,台灣自2004年開辦社區居住方案,但截至目前為止全台僅設立100多個居住單位,部分縣市甚至只有成立2個居住單位。本次活動除了期盼社會大眾能更重視障礙者居住與服務議題,也希望讓社區家園組織與相關人員透過國內外服務經驗交流,來啟發並促進「社區生活與獨立居住」服務人員的成長。
除了回應CRPD的精神、呼應聯合國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全球永續發展目標)的指標也是這次陶成營與研討會的相關重點。SDGs提醒我們;今日世界看似繁榮,但其發展卻又失衡。如同現在台灣人權受重視,但卻有一群心智障礙者連要在社區中自主生活都要一再克服困難,但依舊不得其門而入。本次的國際活動也是要期盼一起落實SDGs的第16條(促進和平與正義)與第17條(成為全球夥伴)。
相信本次參與陶成營的夥伴,在活動中不僅重新探索服務價值,也透過講師與他人的分享獲得疑問的解答,並因此茁壯成長,當回到工作岡位時也將更有力量。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