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由下而上的水資源管理動能 – 加拿大FLOW計畫

2019/08/13 10:41
2,407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加拿大就有一個叫做Tides的組織,由公民「眾」肩扛起保護淡水資源的工作,從下而上地推動國家機器、革新永續政策,其中一項處理水資源議題的骨幹計畫叫做FLOWForum for Leadership on Water)。

FLOW 官方網站畫面截圖 Sourcehttps://www.flowcanada.org
文/王迺卉(台大環工所博士生)
  氣候變遷讓各國下雨的頻率、強度都發生變化,「乾濕兩極化」和「旱澇交替」越來越顯著,全球水資源供應彷彿重新洗牌。對此,有洞見的國家會思索如何有效運用淡水資源,但同時又能保護水資源環境。 舉例來說,加拿大就有一個叫做Tides的組織,由公民「眾」肩扛起保護淡水資源的工作,從下而上地推動國家機器、革新永續政策,其中一項處理水資源議題的骨幹計畫叫做FLOWForum for Leadership on Water),也許能為台灣的水資源議題帶來新的思考面向。
  追溯一下FLOW計畫的歷史,自2007年開始,在高登水基金會(Gordon Water Foundation)裡有一群關心淡水議題的科學家及民眾,共同攜手促成了一份報告書的誕生——「聯邦政府淡水行動的藍圖」(“Changing the Flow: A Blueprint for Federal Action on Freshwater”),內容以保育環境的倫理角度,採納各方利益相關人的意見,一方面兼顧各方對水的需求,一方面緩和環境問題,並始終強調推動水資源保育的方式,必須以整體水域為考量。
Changing the Flow報告書封面 Source: The Gordon Foundation 
  隨著報告書以科學角度出發,這群公民開始認知到將理念落實在水資源政策的必要,因而在2008年於Tides組織裡成立FLOW專案,目標是透過獨立、專業政策分析,以確保加拿大淡水資源的健全。這案子除了有專責的總監,還有經驗豐厚的成員,其背景橫跨環境非營利組織、法界、工程界、政界,氣候變遷調適研究者、社群與利害相關人研究者,以及跨國水域管理者,非常多元。
  根據FLOW總監Tony Maas2018年的說明,這案子主要有兩項工作:一是協助修改漁業法案(Fisheries Act),二是積極提出新的淡水資源和生態系統的保育和復育法規。筆者對此搜尋了一下,發現在今年,加拿大唯一和淡水相關的聯邦法案:「加拿大水資源法」(Water Act),歷經十年後終於更新,於春季時通過了新一版。這裡當是全國努力的成果,但FLOW創造的平台,自2007年起就合縱連橫相關組織,想必也扮演推波助瀾的角色。
  不得不提,在研究加拿大的FLOW計畫時,有個有趣的發現!FLOW在推動淡水保育和復育法規的過程中,特別提及原住民水資源專家學者的投入,以調和中央聯邦政府(Crown)與原住民族之間的水資源運用工作,這在台灣可是少見或是未曾聽聞過的事。回憶筆者十多年來投入原鄉部落教育志工以及環境領域議題,水資源的議題少有原住民學者蹤影,令筆者不禁好奇在加拿大,原住民的水資源觀念是如何融入現今的水資源管理之中。
  轉身來看台灣,通常環境團體會觸及水資源保育的相關議題,不過長期下來沒有一個整合型的水政策監督民間組織主導,有時也會常常受限於資金等因素限制,或在阻擋不當開發時疲於奔命,因此無力長遠地從法規架構著手,將理念落實於制度面。筆者認為,台灣環境保育仍有成長的空間,例如環境倫理智識的普及、民間對氣候變遷下關注水資源議題的動能,以及各類專家學者的整合。不妨一起看看加拿大Flow計畫,以此借鏡、互相切磋。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
 

 

--

歡迎追蹤低碳社群媒體:Facebook  LINE@  Instagram  YouTube  Twitter  Pinterest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