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課輔 夢想之鄒飛帆計畫
【記者杜雅君/嘉義報導】
今年八月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阿里山也有不少原民部落受到侵害,基於對重建盡一份心力的想法,四位研究所學生郭軒志、陳方哲、李國輝以及張信之上網召集成員,組成「夢想之鄒,飛帆計畫」,針對平日必須下山就讀輔仁國中的鄒族學生,進行額外的課後輔導。面對這群習慣山上生活步調的學生,志工給予他們不同於一般學校的課輔內容。
相見歡時積極發問的小朋友們。圖片來源/「夢想之鄒,飛帆計畫」部落格提供
「夢想之鄒,飛帆計畫」發起人之一郭軒志表示,阿里山上並無設立國中,所以每年都會有學生下山,千里迢迢至平地的輔仁國中就讀,但因為學習環境不同,學生的程度往往無法跟上學校的腳步,因此課輔計畫的內容,必須比一般學校的課後輔導投入更多心力。參與課輔計畫的成員都是志工性質,範圍從大學生到社會人士都有,活動召集的課輔老師經過開會確立出幾個教學方向:首先必須找回學生們的學習動機,並以長期的陪伴為主要目標,利用小組教學的方式,優先替學生打穩基礎之後,才來面對學校的教學進度。郭軒志笑著說:「雖然以後會怎樣發展還說不定,但至少確立出方向,就能努力往目標邁進。」
運用歌曲影片等素材使課輔更具趣味性。圖片來源/「夢想之鄒,飛帆計畫」部落格提供
一般學校普遍受到科層體制的影響,由校方分派給老師授課的內容,不僅使學生在學習上感到時間的緊迫與不足,老師也有授課上的進度壓力;反觀飛帆計畫的授課內容則較彈性,依學生吸收程度的多寡來做調整。李國耀表示,課輔計畫的內容較豐富多元,老師運用電腦遊戲或影片素材做為教學輔助,活化了上課的內容;而一對二或一對三的小組授課方式,讓老師能夠更容易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每週一課程結束後,志工都會例行開會,討論計畫的走向及需要改進之處;另外課輔老師們有個互相交流的BBS工作版,以及紀錄上課內容的部落格,可以藉由網路上的討論,讓不同天的課輔老師了解學生的情況,並且讓之後有意願加入的志工,能更快速地了解授課方向以及學生概況。
對於課輔的方式,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教授鄭勝耀表示,一般來說,課輔還是從國小開始成效較好,對於如何增進原住民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上應該以文化回應課程,配合學生習慣的情境及脈絡,增加學生理解的速度,而成功的經驗往往是學習意願的推手,此方式能讓長期成績落後的學生,找回學習的樂趣與成就感。另外對於課輔的時間安排,他表示短期的效果絕對不如長期,除了建立與學生之間的默契與信任,也建議老師丟掉自己所學,試著去了解原住民學生的文化。
「長期陪伴為課輔計畫最重要的一環。」郭軒志表示。根據之前課輔及營隊的經驗,他認為長期輔導帶來師生之間的信任,必定能夠讓課輔更有效率。計畫輔導的鄒族學生,性格多偏內向,目前課輔進行兩個多禮拜,老師與學生之間尚處於互相摸索的階段,不過他相信一旦經過長期陪伴之後,不僅能夠瞭解小朋友的個性及實力,還能更進一步地針對學生的求學環境與興趣,為其將來的升學與人生規劃做諮詢輔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