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宜蘭縣產業型態改變 鄂王工藝技術流失

2009/11/02 18:36
5,815次瀏覽 ・ 1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7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宜蘭早期有許多的厲害的工藝傳奇,傳業三代的傳統匠師,由於工藝舞台沒落,產業型態改變,長輩沒機會交給後代,工藝技術逐漸流失,"買賣"也逐漸取代了傳統的製作。

       鄂王里 里長  林銘信

          不說你可能不知道,位於宜蘭西門的鄂王里,傳統藝師雲集,但大部分的藝師

      早已沒有繼續原來的行業,多數里民覺得可惜,決定尋找出里內的藝師,回憶起

      宜蘭的工藝史。

       鄂王里 里長  林銘信

          一間坐落在北門市集內不起眼的工作室,是木雕師傅「蔡榮興」從小長大的地方,

      祖父「林金榮」為宜蘭早期重要的木雕師傅,父親「蔡火土」則是「薪傳獎」知名

      木刻師,從小跟在祖父與父親的身旁學習的蔡榮興,從17歲就開始了他的木雕人生。

      木雕師傅 蔡榮興

      爬上階梯搬下一箱又一箱的東西,這些全是蔡榮興所雕刻出來的作品,他看著這些保存

      已久的木雕創作,感嘆無法將這個技藝繼續的傳承下去,只能將這些作品留下來做紀念。

      木雕師傅 蔡榮興

      桌上擺滿了琳琅滿目的木雕作品,從小小的糕餅模型到巨無霸的(ㄤ姑貴)龜模,

      經過蔡榮星的雕刻之下,製作出長210公分、寬120公分的超大紅龜粿模,利用它製成70多

      台斤的紅龜粿連製作糕餅的店家,都不禁讚嘆

      木雕師傅 蔡榮興

      曾經繁華的工藝街,帶動了工匠產業的發展,沒落近20年的木雕產業,少數的匠師

      依然辛苦怒力的經營,在時代的變遷之下,古早的木雕創作因此被埋沒,或許就是

      需要年輕一輩的人,來接手這樣的傳統技藝,重新寫下宜蘭的工藝傳奇。

      公民新聞 記者 楊曜任/宜蘭採訪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kino (未驗證) ・ 2009/11/02 20:05

      曜任!你這次的作品很感人;又很有帶動氣氛的感覺;一開始就能讓觀賞影片的人進入所營造的氣氛中;我要好好跟你學習囉!你真的太專業了!!整個影片描述的很棒;也把現在許多沒落勢微的傳統工藝能突顯出來,讓大家來關心是否能夠用什麼樣的方式;把它保存下來。加油!祝你這次若有參加peopo新聞獎能夠得獎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