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Remaining Time --:-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宜蘭早期有許多的厲害的工藝傳奇,傳業三代的傳統匠師,由於工藝舞台沒落,產業型態改變,長輩沒機會交給後代,工藝技術逐漸流失,"買賣"也逐漸取代了傳統的製作。
鄂王里 里長 林銘信
不說你可能不知道,位於宜蘭西門的鄂王里,傳統藝師雲集,但大部分的藝師
早已沒有繼續原來的行業,多數里民覺得可惜,決定尋找出里內的藝師,回憶起
宜蘭的工藝史。
鄂王里 里長 林銘信
一間坐落在北門市集內不起眼的工作室,是木雕師傅「蔡榮興」從小長大的地方,
祖父「林金榮」為宜蘭早期重要的木雕師傅,父親「蔡火土」則是「薪傳獎」知名
木刻師,從小跟在祖父與父親的身旁學習的蔡榮興,從17歲就開始了他的木雕人生。
木雕師傅 蔡榮興
爬上階梯搬下一箱又一箱的東西,這些全是蔡榮興所雕刻出來的作品,他看著這些保存
已久的木雕創作,感嘆無法將這個技藝繼續的傳承下去,只能將這些作品留下來做紀念。
木雕師傅 蔡榮興
桌上擺滿了琳琅滿目的木雕作品,從小小的糕餅模型到巨無霸的(ㄤ姑貴)龜模,
經過蔡榮星的雕刻之下,製作出長210公分、寬120公分的超大紅龜粿模,利用它製成70多
台斤的紅龜粿連製作糕餅的店家,都不禁讚嘆
木雕師傅 蔡榮興
曾經繁華的工藝街,帶動了工匠產業的發展,沒落近20年的木雕產業,少數的匠師
依然辛苦怒力的經營,在時代的變遷之下,古早的木雕創作因此被埋沒,或許就是
需要年輕一輩的人,來接手這樣的傳統技藝,重新寫下宜蘭的工藝傳奇。
公民新聞 記者 楊曜任/宜蘭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