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老吾老

地區:
分類:
嵌入:
文字-A A +A

老人只是資源消耗者?

在挪威 他們也是卓越的服務者和貢獻者

      台灣是世界人口老化最快國家之一,需要更多照顧服務人力,過去的政策總是會在無意間,把老人界定為消耗資源的群體。其實老人不是病人,也不都是失能者,我們除了一直花錢培訓招募一般人力投入老人工作,也許該多花點心思,開發老年人力資源。

      比台灣人口老化還要早的挪威,有許多老人服務,就是由老人自己來主導參與。這樣的做法不但舒緩了照顧人力,也展現了高齡人力資源的潛力,這個星期的「活躍老挪威」系列報導,資深記者周傳久、鄭仲宏,帶您一起到挪威,看看當地老人,怎麼樣替其他的高齡者,做出有品質的服務。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YU-0216

此報導除了指出善用老年人力資源外,退休老人在結束了一份社會角色後,也可以持續維持另一份社會服務的角色並充分發揮自己所有的專長與功能。老人與老人之間的溝通可以避免掉一些因為老化造成的溝通阻礙,例如報導中所提的電話語音指引對老人的困難性。

MIT TAY

好看

記者周傳久回應香s

這則報導的內容來自挪威而非芬蘭
但針對您的提問
是的
不管哪國人
人都希望不同階段追求更有意義壓力小的日子
只要還有熱情
其實結合以往經驗創造新生活是很自然的事
未必以前當律師現在繼續做與律師有關的活動
但當律師時
如果你曾經真的關心人和有溝通技巧
今日你應用來關懷別人或者加速學其他新東西也是很好的轉化應用

香S

我覺得台灣的高齡者越來越懂得規劃退休後的生活,而且有的人並不一定會延續職場上的專長,反而是在退休之後才認真的開始接觸或是學習自己有興趣的項目(如跳舞、學樂器...等),再利用所學來做展演服務或志工服務,不知道在芬蘭是不是也有類似的情況?

記者周傳久回應一隻豬

您看到服務與自己年紀相當的人這個觀點實在很好
我們該怎樣讓更多台灣中老年人也覺得服務同年的很高興而願意做
而不怕吃虧或沒面子
需要大家一起來想好辦法

一隻豬

有人說活到老,學到老。從這篇報導又看出活用到老。退休前是護士,退休後到老人服務中心服務年紀跟自己一樣大的病人。年輕時是空服員,老了之後去老人服務中心服務前來聚會的同齡朋友們。這種到了老年的年紀還可以繼續服務下去的感覺真的很好。重點是,服務與自己年紀相當的人,又有另一種結交新友,溫馨的感覺。

薰衣草

也許是風俗民情的差異,在台灣多數的老人家無法走出人群與群眾相處,又或許是一些可以提供老人活動的機構及管理並不完善令人怯步,使得多數的老人家退休後無法適應漫無目的的退休生活.在邁向老年社會的時代來臨時我們是否該提前做好準備,並且加強宣導推廣,使老年生活身心靈皆得其所需.

miss hu

現在社會老年人口越來越多,不過隨著部分教育知識的增加有些許的老年人或許不能像挪威有這樣完整的老人中心,但是他們逐漸找很多不同的事情去學習,像是學電腦學書法.學跳舞或者找服務性質的事情去做,像是當醫院義工廟裡的志工以及運動中心的義工,像我阿嬤就在廟裡當志工她可以以自己的能力來幫忙打掃或者是當廟裡有舉辦老人服務時去幫忙量血壓做記錄或者是帶不知道的其他老年人到應到的地方去做檢查,而我們全家也都很支持阿嬤去當志工,因為這是彈性的去幫忙不僅可以讓他多跟人互動也可以讓自己身體能有充分運動到而不會太累。

MISS HU 回應於 03 十二月, 2010 22:10

Wu I Cheng

 影片中,北歐老人即使到了七十多歲依舊被視為國家中價值連城的國寶,北歐老人有屬於自己的活動,屬於自己的社交圈,甚是先進的科技他們都願意學,甚是學的跟年輕人一樣的迅速。反觀台灣面對老人的心態是:他們老了,什麼都做不來,對於他們的問題社會總是含糊帶過,就算有專人也是抱著不耐煩的心態回答他們,這樣的老人有尊嚴嗎?人上了年紀就不被當作人看待嗎?北歐老人有不懂得一樣提出,不同的是:他們的專業人士,甚至朋友,願意仔細的、不厭其煩的為其解釋。特教系總會到外面實習,我們見到許多特殊的孩子,例如有學習障礙的孩子,他們有眼睛卻無法理解文字的組合,我們有耐心為他們一字字解析,同樣的耐心用在老人身上有何不可?
  特教雖是專對特殊的人群,但台灣老人其實有相當多方面可以運用特教的教學法。學習角、大字報等,這些東西難道只有特殊的人可以用嗎?有鑑於此,台灣特殊教育應與高齡教育做結合,如此一來台灣老人一定會有更好的發展。

US  TSAI

關於老人照顧,第一段影片是挪威的例子,我覺得很讓人驚訝,目前在台灣好像還沒有這樣的機構。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棒的做法,因為在財政日益吃緊時,這是一個有實際效果、老年人生活有重心,且節省經費的好方法。在影片當中我們可以看到老人確實是老了,大多數年紀都很大,但是他們仍然身體健康,並且願意用自己的能力為別人服務。
在我們的刻板印象中,老年人常常是體弱多並且需要他人的照顧,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是如此。在影片當中的老人中心,只有三位是正式編制的員工,其餘四十多位都是志工老人,由老人服務老人。他們大多數是退休的專業人員,擁有很好的工作能力,在這裡從事金融、法律、醫療等等的諮詢。一方面使得他們的生活有重心,並且以自己的能力幫助他人。再加上年齡層相同,大多是老年人服務老年人,更能有同理心,能夠感同身受的幫助有需要的老人們。比如影片當中的一位女醫生,她在探望生病的老人時,不僅僅只是看病,還會關心病人所關心的事物,握握病人的手,給予一種安慰,醫病也醫心。
在短短的影片中,可以看到很多體貼與尊重的小細節,而服務人的工作本應如此。老年人的照護或許真的需要很多經費資助,但是像這樣老人服務,可以不用花很多的金錢,卻能有很大成果,只要還有能力,不論年紀都能幫助需要的人。影片當中的年紀那得大的爺爺奶奶都可以幫助他人,我們也能,端看我們願不願意開始。

劉睿加

在一般人的觀念裡,老人就是社會的負擔,必須用很多人力來照顧他們,但挪威卻把老人視為一種很有利用價值的資源,像是有很多健康有能力的老人在服務人群,將自己多年來的經驗傳承給年輕人,同時也服務需要被照顧的老人。同樣是高齡人口眾多的台灣,很多人只想早早退休渡過安逸的晚年,但是這麼豐富的老人資源何不發揮各自所長服務大眾,渡過一個安逸、卻比別人更有價值的晚年。

曾小姐

看完影片後感覺自己真的常常被自以為的思想框架限制住,例如影片提到挪威的老人中心裡的志工或者員工多是老年人,而非我們就有的傳統認為是年輕護士或者印尼看庸之類的!因為老年人更能體會他們所需要的以及他們害怕面對的事情!例如影片中的一個例子,電話語音問題,如果你要找某某某,請按1碰到這種狀況時,其實只要跟著語音的腳步走就可以找到你想找的人了!不過對老人家而言,他們會感到惶恐害怕,所以當他們詢問年輕人時,大多數的年輕人會感到不耐煩且不可思議,年輕人會覺得這有什麼好不懂害怕的,但對於科技新產品的發明,老人家沒接觸過!當然不了解不懂,需要的是耐心的諮詢,所以讓老人教導老人我覺得是個很棒的方法,畢竟同樣處在同年齡層的他們,更能體會同伴的窘境,給予他們需要的幫助和最重要的同理心!

蔣瑀

這部影片給我們很好的觀念,那就是──老人是老沒錯,但不是全部都病了。一提到老人,多數人腦中大概會先浮現出虛弱、無力的印象…,這大概也是大家怕被叫做「老人」、不願面對年紀老去事實的原因吧!透過本片,我們看到許多健康的老人,雖然已經八、九十歲,卻仍然可以付出自己心力去服務其他老人。很有趣的是,老人諮詢中心以及老人網咖的成立。
老人諮詢中心內成員是由各行各業的退休專業人士組成,同樣身為高齡人士的他們不僅可以貢獻自己所學,當他們面對同齡老人時也可以比較有經驗、知道他們在想什麼,進而去幫助老人。由他們分享時的侃侃而談可以知道,他們覺得自己正在做有意義的事且樂在其中!
我曾在台北的麥當勞看到很多老先生、老太太去吃早餐,那時還驚呼現在老人真趕的上時代呢!在台灣網咖內,我們大概比較少看到老人出沒。或許我們會覺得:「老人幹嘛去網咖?」「他們又不會用電腦!」事實上,人們先入為主觀念就認為老人不會用電腦,更何況去教他們呢?因此挪威還有老人網咖的建立,這真的是很特別也很周到!更令人感到貼心的是:有位挪威電腦老師認為應該給予老人個人化教學,因為跟別人一起學的效果不好!我認識一位阿姨在屏東長青中心學畫畫,她說一整班有五、六十人,但老師只有一位!從這裡可以看出,挪威老人網咖提供的教學不是只要耍噱頭、騙學員的錢而已;相反的,他們會用同理心去看待老人、為他們設想,真心希望他們能獲得這項技能。
看完影片後我深深覺得:這群老爺爺、老奶奶們都可以付出自己、服務他人,更何況是我們好手好腳的年輕人呢?我相信「服務」一定不只是一件浪費時間的麻煩事而已,在它背後會有更多學習與收穫。因此,我很期待可以實際去體驗看看!

怡君

我最喜歡有一句“做其所愛,愛其所做”。因?依現代來看,在年輕的時候由於社會壓力幾乎很少得以放鬆自己,因此老了退休了自然而然就會更想要進行自己所想做的,同樣的,老人在進行自己喜歡的事情更是開心也會充滿活力,而且他們也應該擁有與年輕人同樣的對待,老人並不是病人,他們的活力不輸年輕人,經驗更是比年輕人深厚。我認?我們應該從給與老人更多自己發展的空間,其實仍然有許多事是老人可以自己動手去做的,我們應該要讓他們過得有價值,活出自己的生命。我們應該要聚集老人們的力量,讓老人們互相幫助彼此,讓老人們不但可以一起合作互相照顧,更可以互相分享,彼此的鼓勵一起創造更多屬於老人的活動以及生活。老人們也有活躍的一面,不應該因?年齡而不給予肯定,只要我們願意支持鼓勵他們,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就會更不一樣。

黃筱筑

我覺得在「真老吾老」這個影片下方的文字介紹,「老人只是資源消耗者?」這句話給我的感覺很沉重,我相信有很多的老人家也都會這樣認為自己,覺得自己是家中的負擔或只是個對社會毫無幫助的人,但在影片中,這些老人家們卻可以發揮所長來幫助他人,這不僅僅是讓老人們感到自己活著還有用處,就像影片中說的,這也是一項社會資源。還有這些老人中心給人的感覺很舒服,大家都把它當成自己的家,一起關心和照顧他人,會演奏樂器的就免費提供音樂,料理達人就負責伙食,大家分工合作感覺很棒。這些照護機構都會站在老人的立場去想,非常的人性化,相較之下,台灣的照護機構大多都站在經營者的角度,真的有很大的空間要改進。

李欣桂

 這部影片的結語讓我對於老人的可塑性充滿想像,旁白說,這是挪威人的經驗,也可以是台灣的未來。的確,台灣老人在退休之後大多從事休閒活動居多,很少繼續貢獻一己的力量,且退休年齡越來越提前,大家都渴望著安享晚年,但換個角度想,如果退休之後就無所事事,那是不是浪費了大半輩子所學的技能嗎?倘若可以在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把握自己的力量讓生命燦爛的結束那不是肯轟轟烈烈嗎?
  在影片中,挪威的老人樂於奉獻自己的能力,從製作手工藝到成立退休法院,大家都對於和自己同樣的老人的幫助都不遺餘力,這讓人體會到與其利用青壯年人口去照顧老人,還不如利用豐富的老年人口的力量來的實際且經濟!片中還提到,我們常常用消極的態度來看待老人的能力,但我們如果能「尊重意願,看重經驗」,老人退休之後不是與社會脫軌,是更加緊密結合!

賴彥玟

碰觸了許多老人的議題,有時候也會開始思考自己的老年生活要怎麼渡過呢?會是躺在病塌上看著窗外光景發愣嗎?還是坐在家中看著來往的行人自怨自艾呢?我想我會選擇繼續讓自己的活力發光發熱,就像影片中的老人那樣,付出自己的心力、發揮過去所學去為他人服務,這樣才會讓我覺得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
  或許有人把老人界定為消耗資源的群體,但是我卻不這麼認為!人家常說”薑還是老得辣”、”老馬識途”,這些典故就不斷的強調老年人的智慧呢!老人不是病人,是社會的寶貝,如果政府能善用這些人力資源,或許能為我們社會多注入一些活力!

張語彤

看完影片後學習到關於老人照護除了消極的只有老人安養的方式以外,還有更積極的方式讓老人照顧老人,體會服務的價值。
其實很多老人的身體很健康,是有餘力可以幫助其他人,觀察平時老人參與宗教活動,例如進香拜拜,還可以跟著拜拜隊伍繞境。
然而台灣是不是有空間可以讓老人發揮,並且尊重他們自主性?而不是選舉季到了,政客又亂開支票在老人政策上。
現在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就像影片中國會議員說:「是大家改變對老人印象的時候了…我們不可以依年齡區隔把人分類,來認定他們還有幾年可以活。」

蕭同學

在台灣我們通常認為養護中心裡的「照顧」,就是幫別人所有的事情都處理好,但是這是一種很消極的看法,也是間接地否定人存在的的價值。以普遍存在台灣安養中心的現象來說,其照護的型式就是按表操課,如:到了吃晚飯的時間,就餵老人們吃飯、該幫老人們洗澡時,就幫他們洗澡……等。大多都屬於單向的照護,照護機構人員很少問老人們想要嘗試什麼活動,也甚少安排與人互動的行程,長期在這樣照護的模式下,只會使老人們更容易失去自理能力,那伴隨而來的問題 ─ 需要更多的照護人力,這樣的結果只會不斷地惡性循環。因此我覺得我們不應該把老人視為沒有能力的人,我們需要改變現有的想法,把他們當成社會上的珍寶,讓他們好好發揮他們的長處,如此一來不僅能讓他們延緩老化,更能減少浪費老人照顧的社會成本。在我們追求社會照顧的硬體設備進步之餘,更應該多向西方「肯定人存在的價值觀」多看齊。

杜咸珮

看完影片,讓我想到國中時原住民中母系社會的制度,老年男子可獲得尊重進入集會場所參予討論族內事務,老不只是在生理上逐漸不便,在思考上、經驗上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而我們在台灣卻漸漸忘了去「尊重」他們擁有的經驗和智慧,只想到怎麼安置及何時要帶他們去醫院拿藥之類的,認為這就是照顧了。誰說老了就沒有價值?在影片中,老人們退休後從事著自己擅長的事進而互相幫助,大家都天生我才必有用,在幫助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及快樂,活到老、服務也到老!

黃瑋倩

現在,老年化的議題抬頭,大家都在想著要如何安置老人,或給予其一些生活上的樂趣。但是卻沒人注意到有很多我們稱之為的老人,身老心其實不老!社會通常關注的是那些獨居老人,卻很少報出那種可能已七八十歲卻仍然在服務人群的人。另外常有的是沒人可以照顧老人而請外傭代勞的,在挪威老人直接照顧老人,因為他們最了解彼此的需要,我覺得這個真的要在台灣大力提倡,而不是丟給外傭就不管了!

梁妍楣

其實老人老了不一定要退出社會,仍然是可以留下,將以往的經驗帶給年輕的一輩,但最重要的是不斷充實自己,追上時代。只要有「機會」,老人也是可繼續貢獻社會的。但是,首先是要打破社會對老人的「刻板印象」。
近年來,老年人口正不斷增加,並且漸趨健康長壽。但事實上,社會仍然對老人存有很多偏見,認為老人是依賴社會照顧,不事生產的一群。但其實並不盡然。因為對於一些健康健全的老人來說,他們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參與社會的政治、經濟及文化活動,利用他們的豐富經驗,繼續為社會作出貢獻。例如繼續就業、參與義務工作和參與社區事務等。又或者是在長青中心提供照顧和服務,甚至有些老人退而不休,繼續學習,充實自己,使自己保持活力開朗,也是間接地對社會作出了貢獻。
因此,社會應該大力倡導「老有所為」的概念,糾正社會對老人的偏見。在社會上爭取更多機會,讓老人繼續發揮智慧、經驗和才智,繼續貢獻社會。最終可使社會得益,老人亦可生活得充實和滿足。同時,也應該明白老人其實也有一定的潛能和工作價值,但關鍵只是在於怎樣去引導他們,一展他們的所長。而這些的工作,可以從家庭開始。首先,家人必先尊重老人,認同他們的存在價值,真正視他們為家中之寶,而非頑固和保守的一群。因為負面的形象會令老人不期然地否定自己的價值,覺得自己是負累,因而減低老人與社會的接觸。
但其實,在未來老年人口將會劇增,所以,現在應是時候去幫助我們的長者,發揮他們的潛能,協助他們有參與社會的機會,好好善用這可貴的人力資源。

黃馨慧

在台灣的職場環境常會有努力打拼撐到退休的年紀時候,就可以退休養老、在家裡享清福的觀念,好像老了就把所有的事務拋諸腦後,在家中無所事事讓年輕一輩照顧服務或是靠著先前的積蓄茫茫度日。因為我們也覺得人老了、退休了,這樣的字詞就是身體欠朗,什麼事都做不成並且生活上常常是要靠別人幫助的。但是隨著時代巨輪的推進,老了之後身體健康、能獨立自主的老人其實是越來越多的。
影片中那些老人退休後提供各方面專業的志公諮詢或服務,除了年輕在職場吸收的專業還多了份人生歷練,而且和被服務的對象同樣是老人能更有將心比心的態度。服務時也搭配一套輪班制度和規則,不直接涉入只是給予建議,避免造成多餘的重擔和壓力。
這種老了有餘力去幫助別人的生活和成天待在家接收照顧安養的「養老」生活,很明顯的第一個方式更能讓人即使活到老都能擁有價值和尊嚴,因為即使他老了還是能樂在付出。

阿巧

在台灣
好像人老了就會變成累贅
甚至有些人會把自己的父母送去養老院
我覺得這個影片
值得大家來深思
看到老人自己出來當志工
去服務其他老人
這樣個場景 我覺得好溫馨
食物 音樂 甚至工作諮詢
都是由老人自己來
我相信這些老阿公老阿嬤一定活得非常充實 而且很快樂
我也開始想像我老了之後要去做甚麼?
我想,我也會選擇志工這條路吧
去付出,去為別人服務,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吧!

6

加入時間: 2007.06.20

獨立特派員

加入時間: 2007.06.20
1,320則報導
1,190則影音
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獨立搬家公告】

2012-12-13
瀏覽:
7,899
推:
0
回應:
0

小小農夫在萌芽

2012-12-13
瀏覽:
5,062
推:
4
回應:
0

幸福‧食在好農

2012-12-13
瀏覽:
4,755
推:
1
回應:
0

牛糞傳奇 田未秧

2012-12-13
瀏覽:
5,467
推:
8
回應:
0
15:22

混障的人生舞台

2012-12-06
瀏覽:
6,785
推:
3
回應:
1
20:49

康家要找家

2012-12-06
瀏覽:
5,969
推:
5
回應:
0
17:37

帶種的女人

2012-12-06
瀏覽:
4,999
推:
9
回應:
0

重要公告,部落格搬新家了!

2012-11-30
瀏覽:
4,342
推:
1
回應:
0
16:19

目標720小時

2012-11-29
瀏覽:
4,234
推:
1
回應:
0
16:43

台東醫療啟示錄

2012-11-29
瀏覽:
4,494
推:
6
回應:
0

真老吾老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