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走雪山西稜下山時被大水困在林道上而求援 似乎有點莫名?
縱走雪山西稜下山時被大水困在林道上而求援 似乎有點莫名?
※ 讓自己一次次向山野行去,如同學習一種新語言般地研讀它。…當你發現自身的能力足以回應山野對你的呼喚時,最佳的時刻將會到來。技能應用純熟之後才能享受漫遊的自由,而責任則相伴而來。《登山聖經》 ※
登高山尤其是多天數的長程縱走,須不須要一點基本功?一隊人馬裡頭不能僅有一人具備此基本功;想登山的你,不管獨行或跟團,你最好具備一點登山基本功。也許,真的碰到狀況了,或可發揮些許功能,解決部分問題?
登山隊伍在攀登過程中遭遇到麻煩,而這種麻煩是來自於惡劣天候時,如果只是天候的麻煩時(無受傷也無生命危險時),就立即對外求援,你們可曾想過,在此惡劣天候情況下,入山救援的人員甚至要冒比你們更大的風險來挺進?萬一冒險挺進而出事故,這個「帳」可就大了?
2019.06.13.下午,自由時報的即時新聞報導指出,苗栗縣消防局13日表示,於11日12點1分接獲台中市指揮中心轉報,有共8人的登山隊伍於雪山西稜線230林道17K處受困無法前進,亟待救援。…苗栗縣消防局在天候不佳情況下啟動救援,先設法與隊伍取得聯繫後,再會同雪管處2名巡山員、保七第五大隊2名員警前往救人,終於在12日晚間6點將人救出至小雪山資訊站。百岳老查看了這則報導之後,很有感觸:
1.試問,本次「疑似」山難事件,出任務救援的為什麼還要巡山員和保五總隊員警一同前往?經查<巡山員職掌及應辦理事項>及<保七總隊第五大隊掌理事項>,哪一項跟山難救援有關?這些受命共同前往遂行山難救援者有無受過山搜訓練、有無山難搜救證照?若指派無山難搜救訓練人員在惡劣天候下遂行山難救援任務,這會不會有點「匪夷所思」?
2.山區可能因連日豪雨之故,致林道邊坡上之山溝匯集較多雨量,形成「水瀑」路障,惟是否有到對外求援之必要,頗令人疑惑?都已經快離開林道結束雪山西稜縱走了,暫時退回林道安全處或等候或紮營,待水勢較緩時再續行,晚半天出林道到小雪山遊客中心會有那麼嚴重嗎?計畫趕不上變化,在長天數登山活動裡乃常見之事,適時因應與調整,就是當為、能為與必為!
3.特殊山域裡的林道或山徑,偶受匯集雨水沖蝕成溝或小坍方,都屬大自然的正常現象,登山客逢此狀況只能做出安全且適切的因應,或高遶或另闢臨時性之替代路徑,或等待特殊狀況緩解之後(林道上有多處可以作為營地,如21K、23K處就是好的紮營地方,而且水源不缺,況且林道全程幾乎都可對外通訊),再行起程,這應該是登山的基本常識與技能?在深山上,動不動就對外求助,那會不會被解讀為太「媽寶」或太「浪費社會資源」?
4.報導說,該次救援「由於天候惡劣,但消防人員仍重裝冒雨,徒步經過濕滑、落石與倒木不斷的峭壁,並涉險通過大小湍急溪流(?從小雪山遊客中心林道頭進入到救援區~林道17、18K間,都在林道上並無渡溪問題)。」是報導有誤?或救援單位傳達有誤?還是林道一時變成溪流?不管情況如何,在這種「惡劣」天候下,下令貿然搶進救援,指揮官及第一線救援人員都得承擔極大的風險?這個求救的通報,以及下令進行救援之舉,是否恰當?都有待檢驗!畢竟,救者與被救者,都人命關天!
5.就百岳老查走過雪山西稜幾次的經驗(正走、逆走都有過),該登山隊伍遭到大水擋路之處在林道17K的地方。從該縱走路線最後一個百岳山頭中雪山的登山口(26K處),就經驗以及該報導時程研判,該隊伍可能當天一早自中雪山登山口起程返航(正常天候下,此地至小雪山遊客中心至少要走8小時以上),從林道26K處到受困現場(17K處)大約有90分鐘路程,鄰近就是16.5K的廢棄道班房,林道荒廢多年失修及難行是事實,應該還不至於到「不能行」的地步(近些時日已有好多隊伍完成此縱走行程)?登山逢大雨致行程延誤是常有的事,若受延誤就求援,那會不會有點扯?救難資源似乎不該被這樣使用?(本文僅就媒體報導內容而論,實際情況及有無必要對外求援諸事宜,仍有待相關人員澄清?)
記得百岳老查於2014年底又獨攀了雪山西稜一次(斯時尚在封山階段,吾人乃爬「黑山」是也),當時就寫說,「此行是獨攀,就是獨行、就是獨擔、就是獨攬、就是獨賞,箇中滋味如寒天飲冰,冷暖自知。此行又是勘查,因為不服封閉、因為要發現、因為要證明、因為要真相、因為要施壓、因為要突破、因為要吐槽官僚作為、因為要為山友發聲。」所以就這樣花了4天時間對雪山西稜再次踏查、巡禮一番,邁向一個完全孤獨、完全自在自我的旅程,細細感受、承受山的一切與反應。踽踽行來險復安,往來不厭幾回走?再回頭檢視今天這一起雨水阻路而對外求援的「另類山難」,林道上雖然有些崩坍處也有些沖蝕山溝,一時會匯集較大水勢,但似乎都在可因應範圍內?
在登山活動過程中有何感受與反應,只有當事人及其團隊才知道。並不是其他人可以代答的或胡亂猜疑的?只是登山客當自強,登山須勤學,技藝可保身,誠如這句話所說「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野心的時候,就應該靜下心來學習;當你的能力還駕馭不了你的目標時,就應該沉住氣來歷練。夢想,不是浮躁,而是沉澱和累積。」
~ 百岳老查 2019.06.17.
附 記:
本照片引自2019.06.13.自由時報即時報導(照片由苗栗縣消防局提供)。是山友登雪山西稜下山時在230林道被「大水」阻路情形。百岳老查以為,登山客有時候應該將心比心,你所處的當下時空環境甚是惡劣,此時進去救你們的人員同樣面臨艱困且危險的環境,要攜帶更多更重的救援裝備趕赴救援現場。試想,被救隊伍可能處在一個靜止且相對安全的狀態,但是救援人員是在一個連續冒險挺進的狀況下「遂行任務」;如果不是處在一個生命遭受到「立即而明顯」的危害下,進行這樣的救援行動合情合理嗎?若出現「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豈不是大家都感遺憾?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