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我們的孩子該怎麼辦?」88受災原鄉婦女的六大難題

2009/10/22 11:43
1,605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我們的孩子該怎麼辦?」受災婦女在安置中心無奈的說著。88水災摧毀南部重災區已經兩個月,其中,接受安置的超過90%為原住民,原住民的弱勢更被凸顯。至善基金會指出,原鄉婦女被安置在營區後,道路中斷無法返回自己家園;沒有農地頓失收入來源;沒有廚師證照而不得為眾人料理三餐;離營辦事孩子就乏人照顧;家中老人也乏人關心;還憂心著部落文化傳承流失等六項難題,過著沒有生活重心的生活,每天都在期待何時才能「回家」。

    為了協助原鄉婦女和幼兒的生活重建,至善基金會率先在安置中心成立「媽媽成長班」,讓受災婦女藉由手工藝編織課程,抒發情緒的窗口,傳承部落文化。在幼兒照顧部分,與台灣玩具圖書館協會合作推動玩具圖書館並成立部落托幼班,邀請樹德科技大學兒家系的12位學生擔任志工,讓受災孩童多一份關心與溫暖。  

    至善基金會長期關注台灣原住民的發展,運用921地震與艾利風災後在台中大安溪部落與新竹縣尖石鄉的重建經驗,開啟「原鄉永續重建」的5年計畫,參與八八水災服務聯盟,認輔高雄仁美營區,協助那瑪夏鄉民生與民權村的受災族人進行生活重建。 

    流動編織班受災婦女拿起針線抒發情緒  

   「突然間不用做歷行性的打掃、農忙,很多受災的婦女在營區頓時失去了生活重心,導致整天發呆,終日沒事情做,每天都很想趕快家。」至善基金會執行長洪智杰表示,卻看到婦女們沮喪的模樣,於是基金會先向勞委會申請臨時工,支持部落婦女就業,並邀請部落婦女拿?擔任編織老師,設立媽媽成長班,進行手工藝編織課程。  

     相較於集中式的編織教學,拿?利用營區寬廣的空間,將媽媽成長班設計成流動的方式,希望婦女們只要想要編織,就可以隨時拿起針線,在營區的任何一角落拉起椅子,吆喝其他婦女一起進行編織。

     拿?擁有8年編織教學經驗,她說,受災婦女在失去生活重心後,面對災後的創傷,很難平復,更因為政府政策瞬息萬變,婦女們難以理解,導致憂愁成日掛在臉上。「媽媽成長班成立之後,婦女們可以在編織的同時,跟其他婦女一起唱著歌,談論營區的最新情況,抒發心中累積已久的情緒。」

   

 部落托育班 樹德12位女大生傳愛災童

   「偌大無空間阻隔的開放安置中心的空間環境裡,很多原住民的學齡前孩子因活潑好動,在不熟悉的營區環境中玩耍,時常因不小心受傷,惹父母生氣,使得父母與孩子間的情感不斷破裂。」至善基金會執行長洪智杰表示,至善在營區成立部落托育班,除了讓父母可以有時間外出做臨工維持生計與申請各項受災資料外,另一個目的就是為改善受災的原鄉族人親子關係。 

    他又說,基金會邀請樹德科技大學的12位女學生,以每周輪流一次的方式,陪受災孩童玩遊戲、唱手指謠,她們就像12位的天使,讓孩子們在短期的安置期中,多一份的陪伴與關心,目前營區約有20位的學齡前孩童接受照顧。     除此之外,至善也成立夜間的「文化成長班」進行母語教學,聘請部落族人,擔任母語老師讓受災孩童可以不忘自己的文化。 

    至善基金會「88水災-原鄉永續重建計劃」,預計籌措3千萬的經費,投入高雄縣那瑪夏鄉、桃源鄉、屏東縣三地門鄉、霧台鄉、嘉義縣阿里山鄉的原住民重災區的原鄉生活重建工作,讓受災族人可以投入部落的弱勢照顧與文化產業的發展,盼民眾伸出援手。單筆捐款5000元以上者,至善將贈送,台中大安溪部落甜柿禮盒一盒。愛心專線:(02)2356-0118;網址:http://www.friendshipcit.org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