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港水水先生 文化資產大使

文字-A A +A

【記者何承育/嘉義報導】

  在北港、新港地區,曾參與整建振興戲院以及復興鐵橋護橋運動的黃水水,致力於歷史建築的保護工作,在地方上也積極推動傳統古物保存與文化傳承。黃水水在退休後仍以文史工作為目標,希望自己生命凋零之前,能夠為台灣留住更多的歷史結晶。

  聽過黃水水的人,不免感到好奇,命名作黃水水有何含義呢?原來黃水水出生當時,台灣的水源相當短缺,而地方又流行替男生取疊字名,因此才被命名為水水。黃水水的父親希望他能夠為家中帶來源源不絕的資源。數十年後,黃水水參與笨港文化資產保存的工作,他超越父親的期望,更為當地保留許多的文化寶藏。奉獻的精神,讓更多人可以體會傳統文化的價值。

  黃水水早年是一位版畫畫家。但是他沒有想到,自己的人生會因為北港中山街上的「振興戲院」而改變。黃水水表示,兒時進入戲院內看電影,是一個頗高的消費,一般民眾沒有太多的機會能走進電影院,因此,走進振興戲院內看電影更是一個特別的回憶。民國五十九年,振興戲院結束了播放歲月,經過三十餘年的閒置,才由郭獻玉與黃水水將它整建成一棟別具風格的藝文館。這一棟巴洛克建築內仍保留傳統放映機與放映孔,深具歷史價值。整建振興戲院之後,黃水水更重視地方文化資產的保存,看清它對於人文歷史的重要性。黃水水說:「文化就像音樂一樣,它是沒有界限的。」透過適當的保護與傳承,即使是不同文化都能夠有所交流而產生新價值,不可以輕易將它放棄。

  在整建振興戲院之後,黃水水參與笨港合和民俗發展協會民俗復興的工作。例如每一年都會舉辦傳統的成年禮儀式,希望透過傳統儀式,一方面讓台灣新生代瞭解要為自己負責任,另一方面則使傳統儀式免於斷流。黃水水認為,這些習俗復興工作,有做總比沒做來得好,即將消失的文化一定要透過追溯、還原以及傳承,來延續香火。若是遺忘這些傳統文化,台灣必定失去更多繽紛的色彩。

  在笨港從事這麼多年的文史工作,黃水水認為,目前最大的阻礙在於過於粗陋的計劃。黃水水表示:「許多文化復興的工作,都只有做了三年就畢業。」太多的文化復興計畫,並沒有妥善的規畫和延續,相當可惜。他認為此項工作,若是推動者沒有太大的意願投入文化保存,而只是透過政令的推動,那對文化來說會是相當大的傷害。做任何的文化復興工作,必定要透過完整的規畫,才能有後續的動作,文化價值才會有效甦醒。因此,許多傳統民俗經過黃水水一行人整理與計畫之後,被賦予新的出發點,與現今文化產生更多交流。

  黃水水與地方互動相當的活絡,整個社區沒有人不認識他。新港居民們說,只要黃水水站在哪個地方,那個地方就會非常熱鬧。儘管黃水水已經退休,但仍對地方文化的推廣以及保護非常熱情。黃水水說:「我說的退休指的是職業的退休,而生命並沒有退休,所以使命還是要繼續。」他認為自己文史工作成效有限也沒關係,只要推動者自己能夠感覺到充實那更重要。黃水水將喜悅建立在文化資產保存的工作上,儘管沒有太多的收入,但黃水水內心仍對自己的人生感到相當充實。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8.03.13

中正E報

加入時間: 2008.03.13
4,507則報導
2,180則影音
568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嘉市新氣象 西區大發展

2024-04-15
瀏覽:
9,257
推:
18
回應:
0
2:58

傳統手工製香 堅守文化價值

2024-04-15
瀏覽:
2,710
推:
1
回應:
0
2:50

人間月老 媒那麼簡單

2024-04-15
瀏覽:
2,651
推:
3
回應:
0

守護傳統建築 竹崎鄉土角厝文化

2024-04-08
瀏覽:
5,150
推:
1
回應:
0

鵪居樂業 納入法規後的鵪鶉產業

2024-04-08
瀏覽:
4,464
推:
1
回應:
0
2:59

獨劇特色 訴說台灣故事

2024-04-08
瀏覽:
5,337
推:
5
回應:
0

手繪看板師傅 一筆一畫的電影世界

2024-04-01
瀏覽:
3,349
推:
0
回應:
0

齊聚圓環!屬於嘉義的民主文化

2024-04-01
瀏覽:
6,442
推:
0
回應:
0
2:57

找尋朴子的醫療文化之路

2024-04-01
瀏覽:
9,660
推:
2
回應:
0

番路彈藥庫 舊址活化資源回收場

2024-03-25
瀏覽:
5,267
推:
1
回應:
0

笨港水水先生 文化資產大使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24篇報導,共12,789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24篇報導

12,789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