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不屬於山的 請帶走 是軍機殘骸下山的時候了!

2019/05/23 05:55
10,276次瀏覽 ・ 1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照片

不屬於山的 請帶走 是軍機殘骸下山的時候了!

 

※ 永別了苗栗南庄向天湖山域!無可如何的我走了,正如呼嘯而來的我,輕輕的揮手,作別山林間的雲彩。揉碎在人生征程上,這沉睡山中的海狸夢囈,不能也不該待在此山域放歌,只悄悄輕吟別離的嘆息! ※

 

似乎在福音裡有這樣的紀錄:「耶穌認為堅持信仰的人總是少數的,而信仰的道路是艱難的。」相同的,如果以現階段台灣的登山狀況來說,能夠堅持無痕山林的人總是少數的,而要走上這條無痕的道路是艱難的、長遠且崎嶇的?台灣地狹人稠,幾乎每個風景區或山域,一到假日登臨該些地景的人潮,一波波湧入,垃圾也隨處可見?雖然說,有人的地方就有垃圾,但透過不斷的教育與相互提醒、規勸後,自然就可把這個垃圾或垃圾為患的問題稍微緩解一些些?

日前一些有緣人,在一個因緣聚會情況下,讓在山域遊蕩41年的劉少校之魂,能夠由其家屬引領回家歸宗,誠美事一樁!只是據日昨(2019.05.22.)自由時報載,「已故陸軍少校劉傳集於1978年駕駛軍機執行任務時,不幸在苗栗縣南庄鄉向天湖附近撞山殉職,日前遺孀相隔多年回到傷心地招魂,國防部也規劃收回軍機殘骸,象徵『任務結束』。當地居民則希望能原地保留,作為歷史現場的記憶,國防部承諾彙整各方意見後再做研議。」嗚呼,「收回軍機殘骸」才是正辦,怎又開個「彙整各方意見後再做研議」這後門?見得是處,斷然如此;見得非處,斷然不如此!國防部怎會如此「優柔寡斷」呢?

以一位登山及愛好山林者而言,除了一些「必要」且極少數的公共設施外,凡不屬於山林的似乎不該留在山上?「所有受過的傷,所有流過的淚,就讓它全部帶走!」41年來的遺憾與傷痛,此時此地,似乎都該做個「了結(斷)」,軍機殘骸允宜清空,還給該處山林一個「本來面目」?萬物都有其本來面目,自有它應該存在於何處的「道理」;若一個意外而讓本不屬於此地之物,長時間滯留於此,恐都是有司單位「該作為而不作為」的怠惰結果?此時處理雖然晚了41年,但晚做總比不做好!

在熱愛的山林間漫遊,享受著好山好水所提供的精彩與記憶,在在都豐富著每一位登山客的生活與生命。相信愛山、愛登山的你與我,必定希望能夠永遠享有這樣的美景,並傳之世世代代而共享、共有與共治。所以也建請國軍單位盡速將41年前在此山區的前發生空難殘骸清除,這不但是負責任的做法,更是共同為無痕山林盡一份心力的具體表現,別具意義!

盡管該空難山域居民對41年來的這樣場景「習以為常」,似乎已成為部分當地居民共同生活與記憶的一部分,當中存有幾許情感,但一直遺留在向天湖山林間的這些軍機殘骸~「沉睡山中的海狸」,似乎不應該也不宜再「沉睡」於此,洪荒留此山川,此情不關風與月,將缺憾還諸天地,把溫情留於人間!就讓山歸山、物歸物、魂歸魂、人歸人,山川相繆(夾雜相連),鬱乎蒼蒼,各在其位也各得其所!

~ 百岳老查 2019.05.23.

 

附 記:

1.照片一、引自2019.01.27.蘋果日報(樂姓網友在墜機殘骸施放求生煙霧,翻攝樂男IG)。1978年出任務時在苗栗縣南庄鄉向天湖山區失控墜毀,機上飛行員1死1傷,飛機殘骸位置去年陸續被外界探詢得知,卻有網友為了拍照,釋放野外求生煙霧,引發部份網友批評。百岳老查以為,如此畫面似乎有所不妥,也有可能再發生其他類似「褻瀆」或「輕佻」情事,軍方對這些軍機殘骸還能不處理嗎?

2.照片二、引自2018.08.06.中央社。(檔案照片,記者盧太城攝),中央社記者多次入山重訪西元1945年9月三叉山事件地點周邊,發現許多飛機殘骸仍遺留該處,而與三叉山事件相關的諸多謎團,也仍未釐清。百岳老查以為,在登百岳路線上還有一處飛機殘骸處,那就是從嘉明湖往新康山約在桃源營地前下方不遠處有幾塊飛機殘骸(已成為路標了),如果可能的話,似乎也該處理一下了?這是發生在1945年9月15日(74年前)有一架美國軍飛機墜機在嘉明湖上方的三叉山和新康山之間的山區,當時的日本台東廳警務單位受命搜救任務,此時適巧又遭遇到超級颱風肆虐,因而導致26位救難英雄罹難,這就是所謂的可歌可泣「三叉山事件」。部分飛機殘骸迄今還散落在鄰近山域,尚未處理。

百岳老查回應1:

有山友回應說,「不屬於山上的...說不定連山屋、三角點都算。」百岳老查回曰:

聽說,哲學家叔本華甚至為辯證與詭辯寫了一本話術策略,就叫做「總是有理的藝術」?可見一般論說如果鑽入了「辯證法」的「詭辯」牛角尖裡,這個對話就很難「再說下」去了,意義也就不大了?若說連山裡的避難山屋或指示牌等安全措施等「不得不」的人工建物「都不屬於山」且要帶下山,這是不是又陷入另類的「總是有理的藝術」?如此說,甚至連登山步道都不屬於山?只可惜,人還沒有進化到長出了翅膀,否則連步道都是多餘的!「最完美的愛情關係,就是沒有愛情的愛情關係。」最完美的山林,就是沒有人踪、沒有人為事物的原始樣貌?而我們登山人所強調的也許就是「除了一些『必要』且極少數的公共設施外,凡不屬於山林的似乎不該留在山上?」至於什麼又叫「必要」,恐又會陷入一種哲學性的詭辯之中,於事無補矣!  百岳老查 2019.05.23.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