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滑板新項目 傳遞自由街頭文化
Tre Flip、Backside Bigspin、Crooked Grind。你或許不曾正視他,你或許不把它視為一項運動,你或許認為這只是叛逆的街頭文化。
2016年國際奧委會將滑板正式列入2020年東京奧運正式比賽項目,對滑板的運動價值、文化及其精神做出認可。但僅此一步,真的能輕易突破我們對滑板的刻板印象嗎?
淡江滑板社社長林育丞與淡江滑板社副社長鄭曜東覺得滑板列入奧運,可以讓世界各地更多人知道,原來滑板是真的可以全世界很多人在玩,都可以拿來比賽的一個項目。還是有一些傳統的觀念,認為滑板是不好的代名詞,覺得是不是大家都在抽菸、喝酒,都在街上亂吵鬧事,可能爸爸媽媽有時候會認為這個運動也危險,會覺得運動就運動,為甚麼會受傷會流血。
當滑板進入比賽 豪放與認真並存
如疾風般呼嘯而過,自由暢快地穿梭在街頭。不時華麗的騰空,再乾淨俐落的著地,獨樹一幟的真實率性從舉手投足間自然流露。平時無拘無束的滑板一旦開始比賽,觀眾入座、評審列席,氣氛也隨即變得嚴肅。
中華民國滑板協會理事沈易達說明國際性分碗池賽跟公園賽,碗池賽沒有竿子,全部就是像一個游泳池。公園賽就是有跳台、有竿子,觀眾反應、還有選手的個人風格都會影響到分數。以台灣來說碗池賽現在是沒有人有辦法去參加,因為環境還是有差,要政府有支持,我們才有機會。
不屈服於環境 滑手發揚滑板精神
儘管臺灣的滑板環境相比起國外仍有許多不足之處,但依然難以澆熄滑手們對滑板的熱愛。滑板資歷十六年中生代的許明傑,年僅十七新生代的曹仕勳,兩人不僅知名於臺灣滑板圈,更屢獲各大世界級獎項受到國際關注,並持續地為滑板注入熱血,為鍾愛的事物努力。
新生代職業滑手曹仕勳說:「滑板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就是會一直玩到我長大到不知道幾歲,反正就還是會一直玩下去。」表示在國外比賽反而比較不會那麼緊張,因為聽不太懂他們在講什麼,很像是一個人在玩滑板。在練習新的動作的時候,可能做十幾二十次都還不會成功,那個時候就會感覺到很挫折,可是可能改天再去試試看,說不定就成了,那種成就感就是會讓你一直想要堅持下去。
街滑並非不得已 滑板本應存於街頭
一個擊掌,一個碰拳,獨有的打招呼方式,標誌著這自由不羈的滑板精神。場地限制,社會氛圍雖是影響滑手們的因素之一,但這一切同時也造就了誕生於街頭的滑板文化。
中生代職業滑手許明傑覺得真正的滑板,一定只能在街上,才可以得到他真正的文化,絕對不是在滑板場,在他們那一代玩出來的滑手,大家都是在街上看到什麼就玩,他們也知道警衛會來趕,可是可能臉皮厚一點吧!城市的真正滑板風氣,就是你還是需要他陪伴你去買個簡單的食物,或者是輕鬆的代步,那就是最生活的一種表現。
對滑手們來說,滑板除了是一項運動之外,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及態度。滑板文化進入台灣街頭的二十年來,靠著滑手們彼此的照顧、積極地向外界堆廣,努力發展到了今天,也期待未來有更多的玩家加入。
淡江新聞 林博原 丁祺 採訪報導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