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參先生 用剩布做出時尚衣包onTV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王郁雯、房莛蓁/彰化縣報導】在這個快時尚流行的年代,衣服變得很容易取得,隨之而來的卻是大量從工廠留下來的衣服剩料。林純瑜創立「參先生手作工作室」,連結鹿港社區共同進行剩布計畫,將剩餘布料設計成一系列的日常用品,推廣愛物惜物的精神。

為解決快時尚問題 毅然決然回家鄉創業

二〇一五年,林純瑜發現快時尚的問題,因此成立參先生手作工作室,將零碎的布料經過設計,重新製作成可以販售的商品。透過一系列的剩布計畫,與鹿港在地的社區媽媽合作,生產再生包包。

林純瑜畢業於高雄實踐大學的服飾設計與經營學系,出社會後進了流行顧問公司。工作內容是分析當年流行趨勢,必須要很了解服裝、建築、歷史。這兩年的工作期間,是她認為影響她現在事業很大的因素,現在她所運用的技巧很多都是在那時候學習的。

參先生創辦人林純瑜談起創業過程。 攝影/房莛蓁

在這份工作中,她首次接觸到訂製服的世界,讚嘆訂製服的精緻程度,並在內心種下想要製作白襯衫的念頭的種子,所以決定離開公司回家鄉,先跟著母親一起在菜市場賣童裝,在擺攤的過程中也開始接觸到人群,對社區的活動營造產生了興趣,逐漸啟動她的創業夢。

想要創業,卻不知道怎麼下手的林純瑜,平常喜歡參加藝文活動,在一次因緣際會之下參與了「鹿港囝仔」,一群返鄉的鹿港青年為了復興家鄉所組成的團隊,舉辦的「今秋藝術節」,並開始擔任志工。當初想要製作白襯衫的想法,再加上夥伴們的鼓勵下,創立了自己的手工襯衫品牌,「參先生」。

在林純瑜與當地師傅合作製作第一件自己設計的白襯衫後,她發現自己真的可以發揮時尚設計的專業,在家鄉鹿港做自己想要做的事。「甚至我那時候也想不到說我現在可以利用這個專長,利用這個方式讓自己在鹿港這個地方活下來」她回憶當初的創業過程,靦腆的微笑說道。

參先生與鹿港囝仔的工作地點都是在橫街工作室。參先生工作室的成員主要為林純瑜,而她有時也會請鹿港囝仔當作執行顧問,同時她也是鹿港囝仔的設計人員。雖然參先生是一個自創品牌,但是林純瑜認為,參先生一路走來也是因為有很多鹿港囝仔的夥伴們支持。

重新定位產品方向 從日常生活開始

參先生的「參」取自台語的「衫」,「先生」有日文中老師的意思,有著希望可以向衣服這個老師學習,一方面也是認為參等於數字三,可以讓大家快速的記起來。

原本想要走訂製襯衫路線的林純瑜,在參加鹿港囝仔發起的環境教育行動,「保鹿運動」的紀錄片課程中,拜訪了鹿港當地的西裝師傅,發現訂製服產業問題。「三十幾年前,鹿港這邊有四十幾間西裝店,現在一隻手數得出來只剩五間。」她感嘆的說,面對傳統產業不敵成衣產業的流行,西裝店逐漸衰退,一般民眾都不太了解訂製產業。

林純瑜發現,在現在快時尚的潮流下,衣服的價格降低,導致很多人都不愛惜衣物,舊了就丟掉。過度消費以及資源浪費一直都是現今社會常常有的問題。

因此她決定重新定位參先生的品牌,將手工製作服裝的溫度與再生產品的理念結合,從日常生活用品加入再生元素,以半手工的方式製造,透過手作的精緻功夫,傳達永續的概念。

推出剩布計畫 創造再生日常用品

從二〇一六年的今秋藝術節開始,參先生與鹿港囝仔合作策畫「剩布計畫」,從日常配件的製作開始推廣,與有裁縫經驗的社區媽媽合作生產,將廢棄的衣物改造成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用品,希望可以藉由剩布再生,推廣愛物惜物的精神,讓大家可以珍惜身邊的物品。

而對於再生物品的改造,林純瑜則認為,美感有一定的必要。「當他不美觀,消費者不會想使用」,她說:「他需要經過設計,大家才會想要使用,因為他已經是一個垃圾,大家不會想要再用一個垃圾。」她的目標是打造兼顧實用,又時尚美觀的再生產品。

到今年,剩布計畫已經推出第三屆。第一屆的計畫中,參先生透過社區媽媽一個接一個的推廣,蒐集社區居民的舊牛仔褲與短袖上衣,與社區媽媽和藝術節志工,一起製成手縫提袋。袋子的材料因為來自不同的牛仔褲,所以寬度都會有所不同,但這也是再生產品有趣的地方。

第二屆則是與彰化和美雨傘廠合作,將雨傘樣布作成具有防水功能的漁夫帽與,還有環保袋。由於是雨傘布料製成,漁夫帽在外觀上就有抗UV的效果,同時也防水,適合大太陽或是陰天時穿戴。

林純瑜介紹剩布計畫產品。 攝影/房莛蓁

每一屆的剩布計畫結束後,參先生都會思考可以改進的地方。他在第二屆計畫結束後,發現因為產品產量少所以單價較高,消費者想要支持再生產品時會卻步。所以在進行第三屆剩布計畫的規劃時,她決定量產。

「當你可以透過消費去支持再生產品,循環可以被改變,因為做的是循環經濟。」林純瑜表示,參先生推廣的是回收經濟,在小循環開始的時候,也可以捲動另一個小循環,進而影響到更多人。

今年的剩布計畫第三屆,參先生負責產品設計後,由設計品牌「初學者」負責烏絹印,設計出了烏魚形狀圖案,再交由社區媽嗎裁剪,送至代工廠製作成小提包。由於第三屆的商品價格較低,所以銷售狀況很好,甚至還有進行三刷的製造。

「是一個交流的空間 然後最主要是 就是他們有得到這個成就感 」林純瑜表示在推動剩布計畫的同時,也讓參與的社區媽媽在製作的過程中,可以有交流的機會,彼此分享縫紉經驗,更重要的是,在產品製成後,她們同時也可以得到成就感。

翻轉剩布 背後辛苦誰人知

一個美麗的作品背後,都有著艱辛的製作過程。從下腳料廠商回收淘汰布料後,必須先經過清洗、消毒、日曬的步驟,再由參先生將布類分類與打版,並邀請地方的社區媽媽參與剪裁作業。

第三屆剩布計畫中,必須先將一整包的剩布從當地成衣腳料廠,一個由各地紡織廠回收的剩餘布料集中地,用車子載回,而在運送的過程中因為布料很零碎,所以並不容易。在回收布料後,林純瑜開始根據布料的數量、大小、特性來設計產品。

由於成衣的剩餘布料都會沾染灰塵,所以接下來參先生會召集志工們一起洗布,但成衣的布料都很重,吸水後的重量更會加倍,在洗布的過程中需要花費大量的力氣。

從成衣廠回收的布料,會再經過清洗、消毒、日曬。 圖片提供/參先生

接著,參先生工作室會計算布料,分類後打版設計。而今年的今秋藝術節,她邀請同樣創立在地設計品牌「初學者」的蔣宛瑜,設計包包上的印花。他們在再生包上設計了半條烏魚,來自於鹿港的古地名烏魚寮,想讓大家了解烏魚是甚麼,並配合今年今秋藝術節的主題,「Dialogue」,將單字的元素融入印花設計中,也加入鹿港溪的意象。

在打版設計後,交由有裁縫經驗的社區媽媽們裁剪。最後,則是發包給鹿港在地的代工廠製作。

「我們要把一整捆布放在大水盆裡面用腳踩著洗布,然後撈起來擰乾曬起來」這次剩布計畫參與清洗布料與曬布志工陳宜暄,回憶起洗布的過程,她笑著說很辛苦,甚至在洗布後好幾天,因為肌肉痠痛,都還無法舉起手與他人打招呼。但是看到成品後,卻是不同的心情。

「每一個布有參與到她的過程,就會覺得特別有成就感。」 陳宜暄欣慰的說 「就會知道之前做的努力可以生產一個產品,參與到她的生長過程 ,很感動」。平時就有擔任今秋藝術節志工的她,因為這次的剩布計畫,也更加認識參先生的製作過程,未來她也會想要參與更完整的製作過程。

由參先生設計產品,初學者設計絹印花樣,將烏魚與今秋節的元素融入紀念商品中。圖片提供/參先生

與在地連結 社區媽媽參與製造

社區媽媽在剪裁的同時,參先生會給予她們應得的薪資,讓每一件物品背後的生產者,都受到重視。「因為可能你購買當中 可能都是某一位阿姨去車的。」林純瑜表示

「通常光環都不是他們身上,而是這個品牌身上。」

社區媽媽楊富媚,大家習慣叫她富媚姊,平常在家裡是家庭主婦,因為常常參與鹿港囝仔的活動,進而認識參先生這個再生品牌。「我原本只是想要來學習縫紉的,沒有想到這要自己參與。」富媚姊爽朗笑著說。在剩布計畫中,她參與的是裁布的過程,更裁出了心得。「因為這些都是剩布,比較不規則,沒有像一般布料可以一次裁,這個還要動一下腦筋才知道要怎麼裁。」

而她平常也是一個參先生的愛用者,看到每個做完的包包就好像生自己的孩子一樣,

也表示,跟年輕人在一起努力的過程中,覺得自己好像變年輕了。

製作完的成品,在精緻度以及材質上,都會讓消費者沒有查覺到其實是再生產品「有一些民眾看不出來布料這個完整,這麼好,這些真的是剩布嗎?」林純瑜笑著說。但也因為這樣,才能透過驚喜來讓民眾了解到剩布的改造,也是可以很精緻的。

今年配合今秋藝術節,參先生特別設計再生產品的標籤車縫在產品中,透過這個設計讓消費者理解這些產品都是從成衣廠回收的布料製成。

志工陳宜暄、林純瑜、社區媽媽楊富媚(由左至右)在剩布計畫中一起合作製造產品。攝影/房莛蓁

有溫度的布 充滿故事的商品

對林純瑜來說,每一塊材料都有自己的故事。在客人買走產品的當下,也就等於帶走那些故事。

林純瑜回想起剩布計畫第一屆,當時的他們利用居民回收的舊牛仔布來製造袋子,她也有帶著父親的舊褲子當材料。在製作完袋子後,她甚至可以認出哪一個是父親的褲子。

「這個地方是再生產品有趣的地方,也是他有意義的地方。」林純瑜表示,雖然第一屆的手縫袋子現在看是很不成熟的,卻是與很多人有所連結,讓產品更有溫度。「所以我才會說他是很有故事的袋子。」

「台灣國競技龍舟再生購物袋」,是參先生周邊再生計畫的產品,緣起於二〇一七年在鹿港舉辦的競技龍舟比賽。當時參先生受委託設計主視覺,製作成宣傳旗子,插在各地。比賽結束後,他們發現旗子就等於廢棄,於是參先生將旗幟回收,將「台灣國」與「競技龍舟」字樣分開製成不同款式的後背包和手提袋。流暢的剪裁設計,簡單卻不單調的花樣,在產品推出的當下引起大量的迴響。

原為龍舟競賽的宣傳旗幟,在參先生的設計下,變成具有設計感的袋子。圖片提供/參先生

「因為這是我們自已設計的旗幟,我們也很希望這些旗幟能夠被留下來,甚至是被使用,繼續被使用。」林純瑜說,再生產品很重視美觀,所以她在設計款式的時候會注意到要如何將旗幟打造成消費者會願意購買的包包。而她也利用鹿港在地的牛仔褲廠回收的牛仔布,製作包包的底部。

「大家也都很喜歡,因爲他的款式是很簡單,可是很好用,外觀也很漂亮。」通常民眾在第一時間都不會知道是用回收的布料去做。而參先生希望可以透過回收旗幟,讓消費者可以了解再生產品也可以很好看。

培育新血 為鹿港注入新能量

支持林純瑜在創業這條路走下去的,是志同道合的夥伴們在身邊的鼓勵。林純瑜同時也是鹿港囝仔的產品設計,更會在團隊共同經營的食堂裡幫忙。他們是一群希望可以將經濟、活力帶回家鄉的熱血青年。

參先生目前也有與企業合作,將企業生產的剩餘材料製成新物品,也進一步的推廣環保再生的理念。富士企業是其中一個合作的對象。他們認同參先生的理念,將研習會的布條寄給參先生,委託製造袋子,回饋給客戶。未來參先生也希望可以透過企業合作,同時繼續與鹿港社區進行更多的合作,推廣剩布再生理念,減低浪費的機會。

而對於產品的計畫,林純瑜認為雖然她現在做的是日常生活用品,但是與之前在做衣服的理念是一樣的,愛物惜物。她先從低單價的日常配件做起,再循序漸進的進行較高價位的衣服、襯衫。

除了企業合作外,林純瑜也希望將來可以並規劃一系列的課程,從設計或紡織的基礎開始學起,培育更多年輕人,甚至有機會可以邀請學員們加入參先生的團隊。

採訪側記

採訪之前,我們都是透過網路查參先生的產品資訊,但實際上摸到今秋烏魚包時,成衣布料的觸感原來是如此厚實,上面的花紋也非常的亮麗,整體的產品真的是很精緻,讓我再次確定,他們必須被更多人看見。而在採訪完純瑜後,我們問她是否可以訪問社區媽媽,沒想到純瑜一打電話,富媚阿姨剛好就在樓下,直接上來讓我們訪問,一切都是非常的巧合。受訪者都很親切,也讓我這個訪問經驗沒有很多的人,感到稍微不那麼緊張。

延伸閱讀

創新包裹自然 繭裹子的衣著革命

賦予舊衣新生命 田野間的慢時尚哲學

為二手衣尋覓第二春 一起減少碳足跡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66則報導
2,271則影音
707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08

劉啟葦返鄉 用水簾溫室 立體化種香菇

2024-04-17
瀏覽:
1,019
推:
0
回應:
0
2:48

辦詩報、做廣播 府城舊冊店守護台語文學

2024-04-15
瀏覽:
2,046
推:
2
回應:
0
1:49

女同志出國生子 盼台灣開放同婚人工生殖

2024-04-10
瀏覽:
4,098
推:
2
回應:
1
3:10

李子銘用三種好菌 養無毒魚蝦

2024-04-08
瀏覽:
4,965
推:
1
回應:
0
2:23

不老棒球 八十歲球員揮出新人生

2024-04-05
瀏覽:
11,912
推:
47
回應:
0
1:56

林口有機村 種給自己吃的有機蔬菜

2024-04-03
瀏覽:
6,026
推:
0
回應:
0
1:43

輝耀有機農園 打造社區菜市場

2024-04-01
瀏覽:
6,706
推:
2
回應:
0
2:54

茂林牧場的友善雞蛋 快樂的雞生快樂的蛋

2024-03-29
瀏覽:
5,130
推:
0
回應:
0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5,888
推:
0
回應:
0
2:10

不被成衣打敗 日新西服堅持手作

2024-03-22
瀏覽:
4,638
推:
0
回應:
0

鹿港參先生 用剩布做出時尚衣包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22篇報導,共12,789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22篇報導

12,789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