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年齡層下降 確診期長易誤判
近年來台灣失智症人口逐年攀升,每84人中就有一位,其中30-64歲的患者被歸類為年輕型失智症,全國總共有1.3萬人,但政府的社會照護機制仍不夠完善,導致許多家庭缺乏經濟來源而面臨困境。
台灣失智症協會副秘書長李會珍表示老年人失智的機會很高,但是年輕型的話大概佔到三到四成,病因比例上有很大的不同,第一個不會去聯想到是失智症,所以可能會走精神科,平均要花費的診斷時間會比老年要長,確認有問題可能就會拖個兩、三年。年輕型個案也很容易受到歧視,在人生比較巔峰的時候,當他生病,家裡的經濟可能就會出現危機。
協會提供服務 幫助患者勇於面對
台灣失智症協會針對年輕型失智症患者提供諮詢,也透過課程讓患者們能夠持續的學習,並成立了Young記憶會館咖啡坊,為患者們提供就業機會,從實作中獲得成就感,也讓社會大眾可以藉由咖啡坊更認識他們。
職能治療師沈明德提到他們安排許多認知方面的活動,或者是一些運動,透過像是震動的方式,讓患者的情緒穩定。上完課以後患者的情緒上控制其實是比較好的,可以去從事比較願意去做的活動,持續力會變比較好,家屬照顧起來其實會比較輕鬆。
病患邱孟暉說他從來也不覺得他有失智,但是他就是罹患了失智症。但他認為失智並不可怕,失智的人一定要站出來,因為如此才會讓自己走得更好。
藉由協會的推廣與幫助,讓年輕型失智症獲得更多關心,藉此減低誤判的可能性,讓患者可以儘早接受治療,並被大眾接納,也能重新融入社會。
淡江新聞 陳宣如 白昀霏 採訪報導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