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完全憑空想像的好萊塢劇本,科幻漫畫有時在某些方向是基於事實的,甚至可能預測到未來走向。
文/Penlock
大家可能聽過黑洞、白洞與蟲洞,但你有聽過「藍洞」嗎?
《藍洞》(ブルーホール)是日本漫畫家星野之宣的作品,用三集篇幅描寫了關於時空旅行與恐龍滅亡的故事,想像一旦地球環境遭到人類破壞,人類的未來應許之地會在那?到時候又該怎麼辦?
當然,這是部科幻漫畫,或用「SF漫画」(science fiction)一詞來比喻更傳神。然而,不同於完全憑空想像的好萊塢劇本,科幻漫畫有時在某些方向是基於事實的,甚至可能預測到未來走向。
比方,同樣以史前生物為主角的「侏儸紀公園」,原著小說作者麥可·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和電影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Allan Spielberg),兩人運用不同媒介刻畫的栩栩如生場景,不知騙了多少人一頭栽進相關領域。其實,根據麥可·克萊頓在書末(1990年出版)列出的參考文獻,加上近年分子生物學的飛速進展,我們不但正步入他當時所幻想的未來世界,也可能無法逃過書中人物犯下的錯。
被稱為活化石的腔棘魚,從恐龍時代生存至今,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魚類。
回到《藍洞》,故事起源是為了獵捕罕見的古老魚類「腔棘魚」(Coelacanthiformes),有漁夫尋覓時意外發現一處腔棘魚的巢穴。消息傳出後吸引各方人士前來追蹤,卻在海底看見一道不尋常的光,才知道這是可以穿越回「白堊紀」(Cretaceous,1億4550萬年至6550萬年前)、連結地球過去的時光通道。
這時,開始步入故事轉折。
星野之宣把幾處常上演失蹤事件的「神秘海域」(如百慕達三角)放進故事,企圖解釋這些時光通道的來龍去脈,並且安排擁有過人才智及顯赫政經背景的佛克博士擔任主角。此人打算將現時世界與白堊紀時代的古代地球連結,藉此轉移當前的環境浩劫,解除現代人面臨的危機。他的理由是,反正考古學蒐集到的各項證據都指出,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確定造成恐龍等多數生物的滅絕,把汙染排放到那時(注定滅亡)的地球有何不可?
故事內容就提到這。拋開時空理論的爭議(假如改變過去、會不會影響現在?)不談,其實有些議題頗值得探討,比方佛克博士主張的「汙染轉嫁」概念,其實近代社會常見的作法,因為常有不肖單位想將汙染產生的社會成本「外部化」,轉嫁給不相干的人共同承受。所以藉由經濟學家的理論,出現了 所謂的「總量管制」「碳稅」「汙染泡」(Bubble Policy)等制度,希望把環境成本轉換為具有經濟誘因的商機和市場交易方式。
姑且不論上述作法是否符合環境正義?現實條件是,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不會有小叮噹拿出任意門或時光機幫大家逃難,或瞬間將環境累積的汙染一筆勾銷。事實上,氣候變遷和地球暖化目前看來並無減緩跡象,你我面臨的處境,可能和白堊紀時代的恐龍相差不遠,差別是當時的地球是因遭受隕石撞擊,才引發海平面變化和一連串氣候災變,但人類不用隕石就可以改變氣候了。
如此看來,《藍洞》其實並非憑空想像的漫畫,反而還隱喻了正在發生的某些事。
【參考資料】
1. 星野之宣
2. 麥可·克萊頓
3. 腔棘魚
【作者簡介】Penlock
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系畢,台灣水鳥研究群(Taiwan Wader Study Group)成員,俗稱企鵝,自認為鳥故事杜撰者,嘗試將研究者的視角以故事性的手法描述,寫出有所本的小鳥故事集。
【延伸閱讀】
梅雨不來!水去那裡了? Penlock 2018/5/31
「能源大探索」 書評 柳中明 2012/8/15
這一波環境劫難 台灣能安然度過嗎? 潘翰聲 2010/7/21
--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