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喊減碳 外媒:北京是認真的

文字-A A +A

 

文/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主編)

 落幕的聯合國氣候高峰會裏,中國政府喊出了在2020年前每單位GDP的碳密集度,要較2005年顯著下降、且非化石能源比例將提升至15%的目標。世界各國對於北京政府是否真有誠意減碳,仍十分小心地觀察;但對主跑亞洲環境議題十多年的英國衛報(The Guardian)亞洲環境特派員華衷(Jonathan Watts)而言,中國對於阻止暖化惡化,的確已採取了很多行動,甚至比台灣作的都要多,他認為這是值得世人關注的。

中國 正承受暖化苦果 

 「中國會重視暖化議題,是因為中國正在承受暖化的惡果。」近六年都派駐在北京的華衷,多年來走訪中國各地遭受氣候變異的地區,從天山融化的冰河、到甘肅沙漠化嚴重的民勤縣、一直到今年與台灣南部一樣遭逢大水的廣西柳州,都能看到極端氣候帶來的影響。這些遭逢極端氣候傷害的民眾,某些也已成為華衷口中的「生態難民(Eco refugees)」,因氣候因素被迫要放棄他們原本營生的方式,甚至被迫要離開他們生長的地方。

 他說,在暖化的影響下,未來中國的農作物產量將減少百分之十五,極端氣候也將確愈來愈頻繁。中國的官方對此也相當警覺,像當他訪問北京主管氣候議題的高級官員時,對方也毫不避諱地直說:「現在的氣候真的是一團糟(mess up)」

綠能大餅 中國全力搶食

 然而,另一方面,中國也看到了因應節能減碳,所帶來的綠能商機。他說在中國西部的主要公路,現常可以看到載著再生能源發電機具的卡車,一車車往西奔馳而去,這是因為中國正傾全力打造西部成為綠能重點示範區域。而在中國河北的保定,也正全力將自己打造成低碳中心的模範;此外,今年中國的再生能源產能,更有望可以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製造國。

 在六年採訪期間內,曾被中國警方留置至少四次的華衷,對於中國在綠能的努力持非常正面的態度。他也指出,相較於政治或人權議題,環境議題在中國的媒體與非政府組織(NGOs)來說,空間相對是大的,且當局比較不會將其視作對政權的威脅,這也是為什麼環境運動在中國能發展迅速的原因。

 他也認為,雖然國際上希望能限制中國總體的碳排,但實際上現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絕大多數是目前的已開發國家所排放的;此外,中國是世界的工廠,各國都在中國設廠後將產品銷往世界各地,但碳排放量卻是由中國承擔,就連台灣都大約有七萬家廠商是在中國設廠,但碳排放量也是算中國的,這對中國而言是有點不公平。

 他說,就像狗的一年是人類的五年,有些學者也用「中國年」的概念,來比較中國近年來的迅速成長,一年發展就超過別國好幾年。但他也認為,他並不會去怪中國發展如此快速,但像是人均碳排量高達二十多噸的美國,甚或是人均碳排碳是中國三倍的歐洲或台灣,反而應該要先檢討。

 華衷是在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BTCO),以及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的邀請下,二十八日在台北清大月涵堂,與台灣主跑環境線的媒體同樣展開對談。中華民國記者聯誼會會長朱淑娟在對談時提到,其實她很羨慕衛報對於環境新聞的重視,比如說居然在亞洲會設有專職跑環境新聞的特派員。華衷則說,在網際網路的影響下,衛報的三千多萬的讀者群裏,英國讀者現只佔四分之一,其他都是國際讀者,因此衛報很重視國際新聞。此外他也說,衛報為了要保有市場的競爭力,因此特別重視環境相關的議題,目前看起來是已經找到了立基市場。

暖化議題 應該多講人的故事

 華衷認為,「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這個詞對他來說太輕鬆了,當全球升溫超過兩度時,應該要用「全球燃燒(Global burning)」或「全球沸騰(Global Boiling)」來形容會更為貼切。他說就像臭氧層議題一樣,其實臭氧層只是變薄,並不是真的破了一個洞,但一提到臭氧層破洞,就能讓人聯想到自己家裏的屋頂破了一個洞,也讓人不得不去關心,就是一個很好的描述方式。

 至於暖化科學常被外界批評其不確定性仍在,華衷也舉《蒙特婁公約》為例,指當時同樣有人不同意氟氯碳化物(CFCs)會破壞臭氧層,但各國仍以預防性原則對其加以管制,後來證明是有效的,「要是等到科學百分之百的確定,到時恐怕太晚了。」

 關於年底的哥本哈根氣候會談,華衷把它視作是如同是一次大戰後的凡爾賽會議、或是二次大戰後的波茲坦會議。他說前兩次會議是大國在商量瓜分土地,而哥本哈根則是在分配未來四十年的排碳額;過去各國搶的是土地,現在搶的則是排碳權。

 他也建議台灣的媒體,由於環境新聞本身就不討喜,如果不去強化人的故事,許多讀者在看待因氣候而淪為難民的同胞,「就像在看外星人一樣,不易引起共鳴」。他說,媒體也必須要強調經濟上的代價,是所有人會去分攤的,這樣才能吸引讀者的關切。

 邀請華衷來台的台達基金會,十月份也將陸續舉辦其他類似的演講與論壇,包括十月五日到七日與環保署與台大全球變遷中心合作,共同邀請聯合國氣候變遷專家小組(IPCC)氣候調適專家史奈德教授(Prof. Schneider)來台演講,以及十月十二日與時代基金會共同邀請麻省理工學院(MIT)全球變遷中心主任普霖教授(Prof. Prinn)來台演講,有興趣參與的民眾可上台達基金會首頁查詢

關於作者

張楊乾,六年級生,曾任報社記者、大學研究助理。幾年前在看到我國友邦吐瓦魯被海水蓋過去的照片後,毅然決定飛到歐洲去學全球暖化。現任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主編,所撰《低碳生活的24堂課》正在各大書店銷售中。

【參考資料】
胡??在?合?气候?化峰??幕式上的??(全文)》22-Sep-09 新華網
英國衛報亞洲環境特派員Jonathan Watts 談媒體如何報導氣候變遷》朱淑娟 28-Sep-09 環境報導部落格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翻譯

我們如何對付大自然,大自然就會如何對付我們,希望北京當局能真正履行一個大國的職責好好保護好我們的環境。

1

加入時間: 2007.11.14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加入時間: 2007.11.14
1,532則報導
1則影音
3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中國喊減碳 外媒:北京是認真的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