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Remaining Time --:-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記者 連芸仟、蕭如伶/台中採訪報導】
破竹工作室位於臺中市霧峰區光復新村和平路三號,招牌上的20支黑色竹蜻蜓組成立體的破竹二字,兼具懷舊與創新。身為懷舊老眷村的其中一分子,破竹工作室的竹編工藝師Kai,在因緣際會之下,參加台中市政府推出的摘星青年、築夢台中創業計畫,以竹編工作室為創業提案,並成功獲得遴選,進駐光復新村。光復新村青年創業基地內莫約有70位不同風格的築夢者聚集,分別有竹藝、陶藝、木工藝等工藝家、插畫家與設計師、表演團體、獨立音樂家等各界藝文類創作的好手。
儘管學竹編這項技藝只有一到二年的資歷就創立工作室,當時的Kai或許稍嫌經驗不足,但出於興趣,也認為興趣能作為職業,她選擇不當一個只能利用零碎時間學習竹編工藝的普通上班族。Kai提到:「光復新村算是青年創業,對青創來說,竹編也是一個比較少人從事的領域。」於是決定將它當作自己的正職,全心全意投入在這項藝術上,以便自己在這領域好好鑽研、進修。
竹製生活用品中,東南亞和中國的價格相較低廉,導致台灣當地的竹製品難以用價格競爭取勝。在老一輩的人眼中,竹製品無法擺脫好取得、廉價、粗糙的印象,而年輕人對竹子的形象太陌生,台灣竹製品的消費客群要走向真正的大眾化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對此Kai也表示:「一般人看見竹製品都覺得,這不是隨手可得的東西嗎?但是他們並不會去想說工藝師究竟花了多少時間學習、花了多少時間去製作它這件事情。」
「西方人他們比較沒有竹子,比較容易購買這樣子的東西。」曾經與法國珠寶設計師交流,並受到他的啟發,Kai做出以竹節為基底的項鍊與戒指,備受設計界的鼓勵,目前也持續的朝向首飾類設計發展。
青年創業的難處就在各方面都需要有所涉略,Kai也提到:「如果你只會一件事情,已經不太能滿足現在的消費者。」青創工藝師不能只專研技術而已,還要不斷地提升美感,吸收不同領域的知識。而走下去的關鍵在於做出自己的個人風格,不僅讓人要讓人一眼就識別出你的作品,與此同時還要有不可複製性並考量經濟層面,多方兼顧才能維持當初創業的美好初衷。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