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魚取魚求「洄遊吧」讓海洋永續onTV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劉悦蓉、莊芷瑄/花蓮縣報導】「我們吃蔬果可以叫得出名字,那吃魚呢?」台灣四面環海,與海洋有著密不可分的連結,我們觀海、玩海、吃海鮮,卻對包圍著我們的海祥生態缺乏關注。自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畢業的黃紋綺,看見漁業資源日漸匱乏,海洋環境缺乏關注,因此她決定創立「洄遊吧 Fish Bar 」。以食魚教育及永續海洋為核心,希望能成為連結消費者、漁業人員和學術單位多方交流的平台,讓民眾不只會吃魚,更能懂魚、懂海。

花蓮七星潭風景秀麗,是台灣東部熱門的觀光景點。 攝影/劉悅蓉

為海放棄出國深造 因海返鄉建立永續

一望無際的湛藍大海,海天一線的壯麗景色,黃紋綺的外公在花蓮七星潭經營定置漁場,而七星潭的藍也成為黃紋綺從小就情有獨鍾的顏色。因為愛海,大學選擇與海有關的科系就讀。自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畢業後,黃紋綺當了三年的研究助理,相較於從事海洋相關的學術研究,她發現自己更熱愛實作。

要如何透過行動讓大眾更關注海洋議題?觀察到海洋環境問題的黃紋綺決定放棄出國攻讀博士班的機會,選擇回到故鄉、回到海的擁抱。讓自己的專業結合理念,在七星潭建立以海洋永續、食魚文化為核心的「洄遊吧 Fish Bar」,以洄遊「潮體驗」、洄遊「鮮撈」、洄遊「新知」為三大活動面向,希望透過自己與團隊的力量能讓更多人關注美麗海洋背後的環境問題。

二〇一六年回到花蓮,黃紋綺義務反顧的投入勞力密集的漁業工作,從基本的捕魚開始學起。「理論跟現場還是有些差距。」儘管大學就讀海洋相關科系,黃紋綺對漁業的實際操作還是感到陌生。為了更瞭解其中生態,黃紋綺每天早起,跟著舅舅到海邊、漁場、市場,學習如何捕魚、認魚、選魚、處理魚,學習如何成為一個「討海人」。

同時,她也加入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擔任解說員,希望能涉略更多關於海洋的知識。經由近一年的時間準備,黃紋綺和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親朋好友,黃軍諺、李政儒、黃美娟、黃凡澔、楊孟函等人,創立了「洄遊吧 Fish Bar」,大家各司其職,一同為海洋環境、海洋永續努力著。

「洄遊吧 Fish Bar」成立於二〇一六年。 攝影/劉悅蓉

從大海到餐桌魚的旅程知多少

「桌上的這條魚,就是串聯人跟海洋最直接的媒介。」黃紋綺認為,台灣是海島國家,卻對環繞著我們的海洋缺少認識與關注。透過餐桌上的魚,我們能夠回溯魚的旅程,以及和魚有關的產業活動。因此「洄遊吧 Fish Bar」推出一系列洄遊「潮體驗」,從認識餐桌上的魚,到親身觀看捕魚作業,民眾能透過漁業活動深度了解魚背後串聯的故事,以及海洋與漁人之間的連結。

同時「洄遊吧 Fish Bar」也販售新鮮魚貨。以環境友善的定置漁法捕撈魚類,從永續的角度出發選擇洄游性魚種,並以中央研究院規範的「台灣海鮮指南」為指標,避免捕撈紅燈等級的魚類。漁獲在上岸二十四小時內會以冷凍真空的方式包裝,讓民眾及時享受最新鮮、美味的漁獲。

「洄遊吧 Fish Bar」極力推廣食魚教育及永續海洋、永續海鮮的觀念。除了活動現場講解食魚、海洋等相關知識,「洄遊吧 Fish Bar」也於網路平台發表洄遊「新知」。用簡單的圖解、動畫方式呈現,並以較為學術或科學的方式,向大眾傳遞海洋、漁業的知識性觀念及文化,並讓民眾以輕鬆、方便的模式進一步了解海洋。

定置漁網面積龐大,需耗人力花時間整理。 攝影/劉悦蓉

不只是使用資源 更要友善經營漁業

海洋漁業如今普遍面臨資源匱乏問題,如何捕撈成為海洋永續一大課題。黃紋綺表示,相對於其他國家,台灣在漁業基礎的調查資料上較為不足,缺乏科學的佐證及數據分析,因此難以訂定捕魚的規範及限制,如魚體可以捕撈的大小、或哪個季節應進行休漁。若政府能歸納出較為明確的捕撈規定,也較好落實友善的捕魚作業。

定置漁法在花蓮七星潭已行之有年,與其他捕撈方式相比,定置漁法屬於相對友善、永續的捕魚方式。在灣澳裡設置固定式漁網,讓魚隨著魚道自行游到海灣中,以被動的方法捕捉魚類。漁網在建置過程中,會於底部投放大石包,是類似海底造礁、棲地養成的概念工程。同時,定置漁法補抓的魚類也多為洄游性的魚種,是學術上或海洋資源永續上建議食用的魚類。

縮小版定置漁網模型,屬於友善、永續的捕撈方式。 攝影/劉悦蓉

「使用海洋資源的同時,有沒有可能用什麼樣的方法永續經營。」黃紋綺說。不只是單純的體驗觀光,「洄遊吧 Fish Bar」邀請民眾實際到魚的產地,看漁人、參與捕撈、逛魚市,豔陽下體驗「討海人」的生活,感受漁村風貌,與在地深度互動。同時也將學術知識與海洋教育結合,推廣在地友善捕撈魚法,讓永續的觀念持續擴大、創造影響。為什麼取名「洄遊吧」?黃紋綺笑著說,希望每個人能像魚一樣,洄游到台灣周邊海域,以遊玩的方式,重新認識海洋。

採訪側記

花蓮七星潭的海始終是清澈的藍,舒服的顏色。「洄遊吧 Fish Bar」緊鄰海邊,座落於漁村內,我們就這樣吹海風、聞海味、看漁村、聽魚市販賣,一趟在連續假期出發,從台北到花蓮長途跋涉的採訪之旅,變得愜意無比。

延伸閱讀

喜樹魚筆袋 漁村文創熱

漁翁得利 推動長潭漁村再造

淨灘環保小革命 Re-think重塑海洋新面貌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2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246則報導
2,350則影音
726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3:02

北管融入西洋樂 曾立馨跨界唱出文化新聲

2024-12-11
瀏覽:
424
推:
0
回應:
0
3:02

性創傷療癒之路 蒲公英專業陪伴30年

2024-12-06
瀏覽:
4,736
推:
1
回應:
0
2:58

小樹苗課伴班 留守兒童的第二個家

2024-12-04
瀏覽:
3,835
推:
2
回應:
0
2:45

SEAMi望見書間 移民工的多元文化客廳

2024-12-02
瀏覽:
4,196
推:
3
回應:
0
2:26

變裝皇后飛帆 用炫麗表演推廣性平教育

2024-11-29
瀏覽:
3,786
推:
2
回應:
0
3:01

百合協會家訪新住民 協助解困圓夢

2024-11-27
瀏覽:
4,422
推:
2
回應:
0
3:02

愛滋小組創品牌 推同志性健康與愛滋教育

2024-11-25
瀏覽:
3,860
推:
0
回應:
0
2:26

貓·領事館 還給浪貓一個家

2024-11-21
瀏覽:
5,544
推:
1
回應:
0
1:32

三峽碧螺春茶王 黃文雄堅持手工製茶

2024-11-18
瀏覽:
6,451
推:
2
回應:
0
2:32

絕育救浪浪 台灣之心深入偏鄉離島做動保

2024-11-15
瀏覽:
8,406
推:
11
回應:
0

不再魚取魚求「洄遊吧」讓海洋永續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3,166篇報導,共13,206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3,166篇報導

13,206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