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期中大選過後,美國氣候議題飄向何方?

2018/12/17 10:32
2,494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威斯康辛和密西根的新州長,都公開喊出未來走向100%零碳電力的承諾,緬因州新州長也提出2030年前排放量大減八成的綠色願景。"

 

文/王一方

 
 COP24揭幕前,萬眾矚目的美國期中選舉總算在十一月落幕,對關心環境議題的選民而言,結果應是憂喜參半。喜的是民主黨重掌眾議院,氣候變遷得以重返國會殿堂。憂的則是,各州代表性的環境法案並未普遍獲得支持。
 
 大致上可歸納,雖然美國人明白氣候變遷的嚴重性,但是否承擔責任、起而行動?仍意見分歧。

「碳稅」連敗,清潔能源卻受歡迎

 
 上述氣候立法動態中,最受關注的莫過於華盛頓州的碳稅議案。該提案要求石油公司從2020年起開始繳交每公噸15美元的碳稅,稅率逐年遞增,可惜最後未獲足夠支持,無法實施。
 
 碳稅,是許多經濟學家眼中對抗氣候變遷的重要工具,一旦排放有價,相關產業和排放單位(如電廠、車輛)便會考量環境成本,試圖採取更友善環境、低排碳的替代作法。然而在現實世界裡,這種彷彿「加稅」的政策,在推動上極為困難。
 

碳稅提案在兩年內被二度否決,使美國氣候陣營再受挫敗。(圖片來源

 
 事實上,這已經是華盛頓州第二次試圖推動碳稅立法了。2016年,支持陣營便曾提出每噸15美元的碳稅徵收想法,配套措施是讓企業換取營業稅減免。今年提案內容略作修改,打算把徵得資金用於清潔能源與環保計畫,卻在反對方(多是石油公司)狂砸3100萬美元的宣傳攻勢下,依舊無功而返。
 
 不過,若採取正面角度觀察,這次期中選舉也帶來不少好消息,比方愈來愈吃得開的風力與太陽能。
 
 趁著今年選舉,內華達州通過一項法案,要求當地電力公司2030年前要有五成電力來自再生能源,比例比現在多出一倍(原為25%)。鄰近的亞歷桑納州原本有意如法炮製,要求電力公司在2035年前半數電力來自再生能源,可惜在該州最大電力公司激烈反對下鎩羽而歸。
 

重返國會,開啟氣候內戰新回合

 
 再來觀察黨派板塊的位移,2018期中選舉最主要戰果,即是民主黨重新取得眾議院多數優勢,意味氣候議題總算可以重回國會、列入議程。但不少專家提醒,民眾別對民主黨賦予過高期待,即使提案過得了眾議院,也很難闖過繼續由共和黨把持的參議院,遑論總統川普會不會在最後一關翻案。
 
 猶有甚者,過往在共和黨內最肯為氣候議題發聲、擔任「氣候解決方案核心會議」(Climate Solutions Caucus)主席的佛羅里達州聯邦眾議員Carlos Curbelo,這次竟然意外落馬,堪稱兩黨在氣候議題合作上的一大打擊。該組織是眾議院內推動氣候議案的合作橋樑,想不到一番廝殺後,原本參與的45位共和黨籍成員幾乎腰斬。
 

共和黨籍眾議員Carlos Curbelo意外落選,對美國兩黨合作推動氣候議案的打擊甚大。

 
 最後關注新科州長的面孔,這次期中選舉包括:伊利諾、堪薩斯、緬因、密西根、內華達、新墨西哥、威斯康辛等七州,都重新回到民主黨懷抱。過去兩年,內華達、緬因、新墨西哥等州,一度通過再生能源推動法案,可惜被共和黨籍的州長擋下,往後局面可望改觀。
 
 從地方議會到州長大位,目前共有13個州都在民主黨的掌握下,預計這些地方將通過更積極的再生能源推動措施和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包括威斯康辛和密西根的新州長,都公開喊出未來走向100%零碳電力的承諾,緬因州新州長也提出2030年前排放量大減八成的綠色願景。
 
 如同台灣的地方首長大選,期中選舉可說是兩年後總統大選的前哨戰,雖然美國環保人士感嘆,這次大選未能一舉改寫國會勢力版圖,但已為即將來臨的下次大選,帶來一番新氣象。
 
【參考資料】

Climate Change and the Elections: Five Takeaways Governors could drive the next wave of climate change action Midterms 2018: Mixed Results for the Renewable Energy Agenda The Energy 202: The nation just elected a bunch of governors who campaigned on clean energy Our climate is headed for disaster, but voters still shrug

【作者簡介】  王一方
十餘年主流媒體經驗,採訪足跡遍及亞洲、歐美、甚至中東,近來舉家落腳黃石公園旁,每天帶孩子親近大自然,現為低碳生活部落格撰寫美國題材。
 
【延伸閱讀】
 

--

歡迎追蹤低碳社群媒體:Facebook  LINE@  Instagram  YouTube  Twitter  Google+  Pinterest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